螺川即螺山,委宛如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首五律是抒写秋日清晨离别螺川的情景,诗人融情入景,描景成画,在清峭的意境中充溢着豪情别绪。
首联,月落时分,群山披上晓色,山野空旷,遥闻城楼上的鼓角鸣声划破夜空后又呈现清晨的宁静,写欲发未发时的螺川风光,一切是那么恬静自然,含蓄地为后文写离情别意打下基础。
颔联写登上小舟始发时的感受。俯视那长流不断的赣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乡流入另一个梦乡;那划动的短棹仿佛是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江水、木桨都是摸得着的实体,梦境、星影却是空幻、浮动的,在实词虚词之间嵌上动词“流”“拨”组合成一幅星晨行舟图,不仅似闻夜行船声,还因虚实相辅扩大了意境,产生了联想。“梦”“星”既说明行舟时辰之早,又体现了诗人是在睡意蒙眬中就离别螺川的,含义颇丰。
颈联承上联更扩大视野,放眼天际水涯,写舟中远视的赣江秋晓。鸥雁本生活水边,用以明特定环境,“露湿”“天光”点特定时间——秋露朝湿,晨光见晓。“鸥衣白”“雁字青”突出秋江早晨空气的清新爽朗。水天一色,鸥驻雁飞,小舟荡漾,构成一幅淡墨水彩画,既开阔明晰又潇洒飘逸。再细嚼“鸥衣”湿、“雁字”青,又似暗藏惜别之情。
尾联,船行回首望,只见水天苍茫,辽远无边,螺山已似海岳之中一座小小的孤亭,船越行越快,越显山小如孤亭,让人联想到送别的长亭,螺山亭亭玉立目送行舟,其楚楚依人,看似写景,实为抒情,写出了螺山为之送行之意及诗人对螺山的依恋之情。把离别之后的孤寂情感表现得更深沉,更深厚。
绛帐初开识马融,尊罍聊共落新宫。三千避席方怀古,四十无毡独见公。
尺璧未磨终可荐,兼金久炼要加功。男儿事业真堪戏,莫把行藏问塞翁。
可怜风雨逼流阴,无奈芳菲恼客心。暂引江南春入眼,不辞多掷袖中金。
为把倾城再拜邀,一生拚尽在今宵。自从相见春朝后,病骨还知剩几朝。
迢递穿花出,弯环作篆来。若非天上醴,不泛洞中杯。
水鸟浮还没,仙航去复回。蓬瀛真境事,销得玉山颓。
我公政事谁与俦,宛似当年陈太丘。德星光芒临宝婺,和气薰蒸凌素秋。
天理人为默相应,果见丰盈入讴咏。浙滨诸郡正忧劳,谷上三农独欢庆。
雨调风若无乖愆,六穟三禾大有年。不须更看斗魁覆,赐自我公休论天。
朝廷勤勤念方面,天以公从人主愿。返火还珠昔谩闻,多稌遗秉今才见。
德度恢恢真绝伦,北斗以南能几人。绣衣风宪荣光近,熊轼威仪恩命新。
荆溪之子少也贱,为米折腰来佐县。五裤于今预蜀歌,三语何时同晋掾。
公不见黄金百镒未为优,季布一诺百不愁。又不见李白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韩荆州。
贱子闻公名已久,今幸将身托趋走。短歌不惜赋渔阳,此声未便羞鸡口。
长年捩柁倚高楼,万里潮迎万斛舟。浪打白头都是雪,衣添六月忽如秋。
苍茫不觉千山远,混沌真堪一气浮。最爱乘风同快马,漫将喘月笑吴牛。
春风得渔几度,向青油幕里。听朱十、细数词人,鸳鸯湖上三李。
见半箧、耒边乐府,周情柳思心先醉。遇东华香土,停鞭一笑秋市。
衮衮匆匆,文宴乍聚,恨分襟容易。更片霎、催艇河湾,俶装还指越水。
短长亭、垂杨暗雨。化离席、芳尊清泪。算相思,江北江南,定盈红纸。
从兹改岁,我渡秦淮,邈旧山云际。趁五两、金焦转舵,潜数烟驿,棹过杉青,访君梅里。
竹垞小住,绳床醧舫,潇潇疏筱秋声碎,闻故人、消息添憔悴。
游踪细说,流连罨画溪边,归期未卜冬底。
凌晨解缆,几日西泠,把木兰且舣。初不分、鸥乡重对。
酬酢正浓,忽唱吴趋,又将离矣。临岐后约,频萦梦寐,收灯过了鱼浪暖,盼蒲帆、卸处江天霁。
吟窗相望松间,除却填词,便寻孔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