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相欢冶城下,王壶青系酒如泻。君是南宫第一流,予乃夷门最卑者。
别来看君毛骨奇,美髯大颡仍赤眉。丈夫意气有如此,男儿性命那可知。
结交况复同乡里,年少唯君最知己。相看不忍问同袍,十人几个黄泉里。
生别故园长苦辛,又愁亲老更家贫。三年古戍乡心远,四壁秋风山鬼邻。
桐边校文近有书,书中还道意何如。乃知别后相思苦,未必青云交态疏。
绿华仙萼彩云间。雪消残。拥香□。随意轻匀浅注尽高闲。
向道是梅刚不信,更谁占、东风最上番。韵绝秀绝香又绝,恨□千山复□山。
才情似记何郎句,清泪斑斑。寂寞孤村篱落小溪湾。
修竹萧萧霜月苦,好留与、青绫护晓寒。
深宫传蜡烛,侍儿治我床。心虚静无事,安眠纳微凉。
俄然梦一人,黑色颀而长。衣冠存古纳,玉佩鸣锵锵。
粲然顾予笑,眉目如有光。自言忝西伯,陵丘在咸阳。
我闻惊且拜,无乃周文王。抠趍将复请,云车忽飞扬。
梦回长太息,沈沈夜未央。夙兴具圭冕,宝鼎燃瓣香。
孝慈与仁敬,明明垂典章。文王真我师,千载讵敢忘。
海风翻云半空黑,大鹏南游堕双翮。千年老蠃横九亩,蹲岸怒与蛟龙敌。
不然定是贯月查,牛渚撑回舣山侧。舟人指点初不信,世间那有此奇石。
惟奇故险险故妙,突兀纵横累千百。若使生当江浙间,肯数太湖与灵壁。
可怜弃置天南头,猿鸟惊疑人不识。
少读《昌黎集》,梦想盘之中。大行山字老未识,何缘脚踏幽人宫。
吾兄知我饶砚癖,为致盘中一片石。面含浅紫背深碧,泉甘土肥养玉液。
况有陇西隐君此焉宅,卢老韩公共游屐。斯文元气久蕴积,能使凤味龙尾皆辟易。
我今对此砚,却忆贞元初。吐蕃大入寇,烽火传边隅。
西川节度屡破敌,庶几不愧大丈夫。鬼夷此日负海嵎,天子宵旰劳远谟。
楼船将军盛兵卫,轻裘坐展筹海图。书生不能草羽书,枉持一砚频欷歔。
砚兮砚兮吾语汝,但愿龙起大泽驱天吴。一朝灭此釜底鱼,远行不劳吉日出。
采山钓水容吾徒,平沙绿浪榜方口。与兄穷探极览相嬉娱。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馀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余城以复齐。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顺于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馀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夫免身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