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昔花如雪,而今叶入云。先生已仙去,谁与共天醇。
红叶明孤屿,黄金媚一川。山童供午饷,野老刈秋田。
归鸟高还下,閒云往复旋。试看村社日,扶醉说丰年。
蜀江之水何雄哉,奔腾疑从天上来。飞流直下几千丈,大壑五月鸣风雷。
飘然一望失西北,巫峡清秋起寒色。声撼长川白日寒,气蒸大漠青冥黑。
我时曾向锦城游,观涛独上瞿塘舟。划然长啸震林谷,短箫呜咽回中流。
与君对此嘉兴发,便欲因之泛溟渤。好挟飞仙汗漫游,孤篷醉倚西江月。
竹底雏莺尽日啼,水风凉动小池西。麝香眠起残花落,蛱蝶飞来碧草齐。
二水风鸣湘佩合,三山云压楚鬟低。冰盘宴客晴阴里,次第诗成石上题。
朝望云在东,夕望云在西。如何母与子,各在天一涯。
关中去家数千里,梦绕西湖一杯水。回看天际白云飞,片片尽从东海起。
云近尚可望,云远思转深。关山夜月三年笛,萱草春晖一寸心。
剑阁萦回接云栈,太白峨眉青在眼。安得尔云化为五色衣,朝朝暮暮当庭闱。
朝朝暮暮当庭闱,不劳望云怀远归。
自顾拨不转,何敢当主人。竹弟有清风,可以娱嘉宾。
学书右军尽善,下笔少陵有神。无复向来金马,可惜埋此玉人。
为有英威抵虎符,土花蚀处有模糊。将军破楚功多日,别铸黄金斗大无。
祈羊典云佚,刑马仪攸缺。咏郑摭暄萋,赋鲁采凝节。
禳殊汉右苇,萦符周先茢。绎古模渊旨,渺今飏芬烈。
及斯商令佳,吹万齐姑洁。俨騑讯咫路,揽袂遘朋杰。
高义薄穹霄,微言涣晶雪。天籁苟冥悟,风弦徒虚设。
时哉迅熛忽,瞬稷吟纤蛚。哀乐荡精魄,所思弥菀结。
遂欲遏六螭,迫嵫秘扃鐍。丹青焕且彫,令名焉可灭。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 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