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行一首

古人重义不重金,曲高和寡勿知音。今时志士还如此,语默动用迹难寻。

所嗟世上歧路者,终日崎岖狂用心。平坦旃檀不肯收,要须登险访椿林。

穷子舍父远逃逝,却于本舍绝知音。贫女宅中无价宝,却将秤卖他人金。

心无相,用还深,无常境界不能侵。运用能随高与下,灵光且不是浮沉。

无相无心能运曜,应声应色随方照。虽在方而不在方,任运高低总能妙。

亦无头,复无尾,灵光运运从何起?只今起者便是心,心用明时更何你。

不居方,无处觅,运用无踪复无迹。识取如今明觅人,终朝莫慢别求的。

勤心学,近丛林,莫将病眼认花针。说教本穷无相理,广读元来不识心。

了取心,识取境,了心识境禅河净。但能了境便识心,万法都如闼婆影。

劝且学,莫为师,不用登高向下窥。平源不用金刚钻,剑刃之中错下锥。

向前来,莫人我,山僧有曲无人和。了空无相即法师,不用绫罗将作幡。

可中了,大希奇,大人幽邃不思议。自家坏却真宝藏,终日从人乞布衣。

取境界,妄情生,只如水面一波成。但能当境无情计,还同水面本地平。

应大躯,应小躯,运用只随如意珠。被毛戴角形虽异,能应之心体不殊。

应眼时,若千日,万像不能逃影质。凡夫只是未曾观,那得自轻而退屈。

应耳时,若幽谷,大小音声无不足。什方钟鼓一时鸣,灵光运运常相续。

应意时,绝分别,照烛森罗长不歇。透过山河石壁间,要且照时常寂灭。

境自虚,不须畏,终朝照烛无形对。设使任持浮幻身,运用都无舌身意。

(643—712)原藉西域康居,因俗姓康。武则天赐以贤首之称号,后人即尊为贤首大师。先从智俨学《华严》,智俨死后,出家。预义净译场,为则天讲新《华严经》,因撰《金狮子章》,径捷易解,则天遂悟其旨。创华严宗法界缘起理论,被尊为华严宗第三祖。有《华严探玄记》、《般若心经疏》等。
  猜你喜欢
风与樯乌便,侬先塞雁来。
山经七泽断,潮自九江回。
渔父犹知隐,骚人枉衒才。
朋游正相远,梅信为谁开。
高人主簿固非宜,天马何妨畧受鞿。
会有梅花堪寄远,可因莼菜便怀归。
相如未免家徒壁,季子行看嫂下机。
且复哦诗置此事,江山相助莫相违。
冶容多妩媚,劲节自高尚。
绝知尤物美,宁似此君放。
疏渠望修竹,凛凛丈人行。
虽然合九奏,未必遗一唱。
移根拂云姿,作伴满月相。
客来与周旋,一洗眼中瘴。
丞哉太丘徒,风味晋人上。
五言落凡目,失喜狂欲恙。
渭川植千亩,玉井开十丈。
并吞罗心胸,出语还自状。
我穷海滨卧,局促隐雾瘴。
远公有佳招,子猷得真养。
风庭散凫鹜,傥许共清旷。
茗碗烦屡移,早秫行可酿。
有妻有妻出糟糠,自少结发不下堂。
乱离中道逢虎狼,凤飞翩翩失其凰。
将雏一二去何方,岂料国破家亦亡,不忍舍君罗襦裳。
天长地久终茫茫,牛女夜夜遥相望。
呜呼一歌兮歌正长,悲风北来起徬徨。
有妹有妹家流离,良人去后携诸儿。
北风吹沙塞草凄,穷猿惨淡将安归。
去年哭母南海湄,三男一女同嘘欷,惟汝不在割我肌。
汝家零落母不知,母知岂有暝目时。
呜呼再歌兮歌孔悲,鹡鴒在原我何为。
有女有女婉清扬,大者学帖临钟王,小者读字声琅琅。
朔风吹衣白日黄,一双白璧委道傍。
雁儿啄啄秋无粱,随母北首谁人将。
呜呼三歌兮歌愈伤,非为儿女泪淋浪。
花时微雨。未减春分数。占取帘疏花密处。把酒听歌金缕。
斜风轻度浓香。闲情正与春长。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催觞。
翠云幕卷迎风殿,零露盘高待月台。
应上君王千万寿,霓裳吹下九天来。

飙号大野萧,索如孟诸落。日送飞鸿千,岩寒木疏置。

酒登啸台举眸极空虚酣歌醉。仙菊列坐飘长裾身寄猿鸟外。

神游元化初飞声瑶池凤远致。麻姑书遥海上孤月寒潮带。

归鱼天空百,泉响独鹤哀。有馀不见松,柏路苍苍闭。

玄庐谁知委,运去千载随。荒墟且复酌,美酒挥刀脍。

双鱼。人生非乔松,不饮当何如。

白月能知悄悄心,万端一泪去来今。廊通荷气惊凉早,树掩池光受影深。

小语可禁回断梦,忘机聊得继孤吟。沸阶虫响繁如雨,采露秋园迹已沉。

绝漠烧荒汉使还,秋风先到贺兰山。大宛大马年年入,谁道丸泥闭玉关。

昭阳雨过笼斜日,长信风来扫落花。
无限春情与春恨,几条分在后妃家。

驰驱十载长安道,立马溪边暂息机。坐久竟忘归路晚,半空飞沫湿絺衣。

嶰谷管新抽,淇园节复修。作龙还葛水,为马向并州。

柯亭临绝涧,桃枝夹细流。冠学芙蓉势,花堪威凤游。

邛王若有献,张骞应拜侯。

榜人识江路,挂席从宵征。莫辨洲渚状,但闻风波惊。
阴云正飘飖,落月无光晶。岂不畏艰险,所凭在忠诚。
何时达遥夜,伫见初日明。
八月江上楼,西风令人愁。携酒楼上别,尽见四愁秋。
但愁今日知,莫作他时疑。郎本不住此,无人泣望归。
何水不生波,何木不改柯。遥知明日恨,不如今日多。
将心速投人,路远人如何。

帘幕低垂静夜,兰膏拨尽深更。灯影模糊梅影瘦,篆香暖拂云屏。

已觉愁魂欲断,那堪雨又淋铃。

几度思弹绿绮,谁家又理瑶筝。卸罢残妆纤手冷,霜风和月穿棂。

无奈夜长人倦,熏笼倚到天明。

归梦悠扬见未真。绣衾恰有暗香薰。五更分得楚台春。

我悟惝来空世界,师知休去忘形骸。

白鹤沙头水自波,扁舟曾载夕阳过。
东风一路蘼芜绿,添得春愁别后多。

鳞皴老树荔枝湾,独立春风占一山。廿载往来成旧识,不辞烟雨更跻攀。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 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