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育王十二题 其四 袈裟石

梵教一来东,群心日归向。土石至无情,也作披缁状。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倚塔看明月,寒光度玉绳。
曲堤藏小艇,疏柳见孤灯。
水竹映苔石,岩花缘涧藤。
香云吹散后,猿鹤伴高僧。
迢迢烟水寒,猎猎霜风侵。
此行何当还,民瘼简帝心。
物外与谁期,人间又别离。四方多事日,高岳独游时。
猿狖潇湘树,烟波屈宋祠。无因陪此去,空惜鬓将衰。

行尽千山与万山,青鞋布袜水云间。龙天正绕毗那室,乞取凋胡一钵还。

每到花开忆锦溪,春醪今日为君携。山中傥值看花伴,醉里新诗好共题。

百年风木恨如何,复著征衣脱芰荷。岂但太平须黻佩,由来三径待弦歌。

飞凫旧路闽中近,牧马边声塞上多。愿向东南分百里,新诗容易得相和。

细撷昆吾,爱圆方、范出龙鳞凫脰。摩挲款识,底印绿花微锈。

香泥拨麝,许春信、寄梅边否。浑不料、帘外寒深,未过雪时三九。

铜仙那年化去,望鸳湖一角,张山如旧。遗来雅制,熨暖几人怀袖。

龚壶茗冻,慢吟罢、借渠爇透。撩昨梦、绮阁回灯,牡丹鞋瘦。

养家苦,镇常忙。忙来忙去到无常。作阴囚,住鬼房。修行好,不曾忙。闲闲闲里守真常。得修完,玉洞房。

患难相依久,饥寒颇累君。取求无轹釜,和乐有吹埙。

爱弟逾灵运,恭兄愧陆云。伤心江上别,奄忽死生分。

赠君以宣城秋兔之颖,佩君以峄阳焦尾之琴。
饯君以显父清壶之酒,送君以安仁金谷之吟。
笔传洙泗之正印,琴弹单父之遗音。
酒以陶百里醇醲之化,诗以写一时离别之心。
门前车马气骎骎,黄叶飞翻秋正深。
风雨对床连夜语,江山异地欲分襟。
忆昔联名唱行殿,一日声华九垓遍。
自知无用甘林泉,君亦何为尚州县。
君今未用叹滞留,丈夫勋业要晚收。
信臣千载循吏传,密令当年褒德侯。
高才所莅无全牛,民自不冤吏早休。
倘免诛求急星火,行看寇盗尽锄耰。

风雨萧条歌慨慷,忽思往事已微茫。山人酒劝花间月,秦女筝弹《陌上桑》。

灯影半窗千里梦,泥涂一日九回肠。此生传舍无非寓,谩认他乡是故乡。

小溪溪上十年游。酌酒对花讴。竹西歌吹曾同赏,到如今、梦里扬州。

绿发潘郎老大,近来同说风流。

故人握手话绸缪。重问旧盟鸥。五陵风度犹无恙,算闲身、底事沉浮。

莫说乌衣巷口,夕阳都是新愁。

月出万井秋,商声在高树。风条络纬鸣,露叶流萤度。

天河一杯水,流向西南去。坐念素心人,佳期渺何处。

耿耿诸天界,秋林景更清。白云流磬响,黄叶满棋声。

破衲晚仍补,幽禽时一鸣。坐深浑不觉,三径翠烟平。

秦皇并四海,飞剑骋雄略。穷极世上欲,还希神仙药。

长城既西筑,骊山亦东作。巩图思万世,民生咸萧索。

巨桥那可成,临望心旁礴。辒车载臭腐,驰道空寂寞。

徒令鹤上人,大笑入寥廓。

竹气荷香夜转清,趁凉移簟绕空庭。
坊门有月几多树,池水无风三四星。
何处一蝉犹切切,此时残漏尚丁丁。
可怜好梦谁惊觉,正恋五湖吹酒醒。

时当默处懒争鸣,夜向空庭独发声。低逐蛩号音不乱,高随蚓曲气还清。

官私却混今谁问,鼓吹难齐部未成。雨后竹中空自怨,并无飞羽宿啼更。

杰峰秀岭竞崔巍,缓引篮舁不用催。一径灵虚飞鸟上,四围春色画屏开。

鹿门未有携家便,雁荡何妨筑室来。已上封章乞闲散,勿令俗驾却轻回。

一句截流心路绝,千差万别豁然通。等闲更进竿头步,莫问西来及与东。

粗官滥吹易三年,回首春风入境天。芳草一畦黄犊雨,晴波干顷白鸥烟。

清时桴鼓声都歇,野老衣冠望若仙。不信南朝金粉地,桑麻鸡犬独翛然。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