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唐代诗僧,俗姓贾,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贾岛从弟。少年时出家为僧,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无可攻诗,多五言,与贾岛、周贺齐名。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买臣五十贵何疑,衣锦怀章亦未迟。苕霅有情依辇毂,簪缨无数足亲知。
只消笑向长安得,何用歌穿郢市为。江汉沮漳吾老矣,药囊如栉气如丝。
一水弯环罗带阔,千古零陵擅风月。取名如许安得愚,因病成妍却奇绝。
至今镜净不可唾,犹恐先生遗翰墨。泽及溪流不庇身,付与后来商巧拙。
我欲扁舟穷石涧,春涨未生寒濑咽。纷红骇绿四山空,惟有风篁韵骚屑。
清溪东去客西征,钴鉧潭边聊驻节。何时随汝下潇湘,归路三千橹伊轧。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益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石径才穷忽又通,重重台阁半浮空。一林苍翠潇湘雨,万顷青黄䆉稏风。
铃语上方苍气白,诗题坏壁藓痕红。未留玉带空归去,惭愧山僧问长公。
珠还无恙,记当年曾伴,绣栊琴柱。铜马烽烟销不得,翻借雷霆陶铸。
火烈生前,灰寒劫后,故剑终归主。萦回心篆,此香不灭千古。
堪叹玉树飘零,金莲狼藉,一例成尘土。铁瓮犹焦完壁在,中有精灵呵护。
梦去难寻,魂招可返,往事真云雾。蘅芜重爇,珊珊应见微步。
膂力期方壮,功名付众才。朝廷不能出,轩冕傥时来。
贤者皆知此,劳生亦念哉。暮年均暇逸,末路忍低回。
延阁通云汉,东垣接上台。老成宜鹤发,绝足信龙媒。
脱落经纶际,从容里地开。图书收旧素,池籞就穿栽。
松竹依陶令,儿童戏老莱。尚知南郡富,肯使少游哀。
讵有东家问,端思齿杖陪。会为三径客,幽屏谢尘埃。
一别苏台不计春。浣沙石上草如茵。幻生花种也怜人。
梦绕吴宫心独捧,香消南国态谁颦。小名低唤莫生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