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伯成,生平、里籍均不详。姓名仅见明·张禄《词林摘艳》,存世套数一套。
池开古镜奁,山耸青螺髻。急著眼来看,不得作境会。
觌体全彰解脱门,一踏牢关百杂碎。
春乎欲去,何以赠之双泪雨。回首东风,一缕飘魂赶落红。
绿兮满树,花影半窗秋色暮。人倚栏杆,愁听空梁燕语寒。
抗疏名高世所奇,知君应未慰心期。高名若了人间事,筑室山中何所为。
天朝习俗乐从禽,为按名鹰出柳阴。立马万夫齐指望,半空鹅影雪沈沈。
俛视人寰但一沤,应缘来作圣时游。英风盖世桂林伯,相业传家户牖侯。
号召即看持玉节,姓名已久覆金瓯。他时欲记中书考,简策应须汗马牛。
一丘吾未遂,三径尔宁眈。玄豹山中雾,苍虬江上潭。
卷帘花气入,散帙水光涵。何日投云壑,相期更结庵。
救荒如救灾,祸比燃眉蹙。杯水投车薪,燎原势难扑。
叹息此时情,鸟焚巢已覆。告急书交驰,请帑派施谷。
连月风怒号,滔天浪不伏。劳公百战身,悬民千里目。
愁无山鞠穷,疾奈河鱼腹。藜藿杂秕糠,终餐不一掬。
哀肠日九回,何处求半菽。见公如得父,幸免填沟渎。
去时编户口,稽查费往复。积困苏难迟,倒悬解宜速。
我亦翳桑人,不食黔敖粥。爱倩饥何妨,长歌以当哭。
安得劝发棠,加宾一万斛。康济大臣心,补助生民福。
会看达九重,褒嘉锡命服。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郡守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即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可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