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邠(754—815),字处仁,清河武城人。祖佶,父陲,官卑。邠少举进士,又登贤良方正科。贞元中授渭南尉。迁拾遗、补阙。常疏论裴延龄,为时所知。以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至中书舍人,凡七年。又权知吏部选事。明年,为礼部侍郎,转吏部侍郎,赐以金紫。邠温裕沉密,尤敦清俭。上亦器重之。裴垍将引为相,病难于承答,事竟寝。兄弟同时奉朝请者四人,颇以孝敬怡睦闻。后改太常卿,知吏部尚书铨事。故事,太常卿初上,大阅《四部乐》于署,观者纵焉。邠自私第去帽,亲导母舆,公卿逢者回骑避之,衢路以为荣。居母忧,岁余卒,元和十年三月也,时年六十二。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简。
感重阳,然下访,是得悟黄粱。精麦髓,弟子谨供当。
上田田难种,恳告、神怎飞扬。仙道,初心善,无刺亦无芒。
而无死寿,珠能语,句句难忘。怀真实宝,肯换圭璋。
内金花自绽,知得、别是清香。常谨,谈妙用,不久性芬芳。
乱前草草别相知,乱后风光不尽思。惟我与君今日见,不堪来读卷中诗。
堂开烟外。绿野轻寒退。清昼永,祥云霭。春风荡箫鼓,淑气邀蓬海。
更有那,青禽黄鹤怜相对。
北阙恩颁赉。白首青袍带。屈指处,谁能再。俊声归大老,眉寿齐华泰。
准备著,安车稳上磻溪载。
一雨驱烦暑,楼高纳半峰。应知久变豹,真觉老犹龙。
与子成春服,呼童剪晚菘。不妨时抵掌,傲对白云封。
幽燕少年年廿五,广颡庞眉气如虎。复仇祇用一横戈,杀贼全凭几枝弩。
昨宵铁骑来边城,报君情急性命轻。摐金伐鼓下榆塞,黄沙万里连行营。
山川萧条日无色,毡帐枪城愁不得。奇勋不羡李征西,苦节徒怜苏属国。
诘朝烽火照狼山,鞭鞘指处千夫环。身经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破敌归来见天子,酾酒椎牛劳将士。戎装乍卸漫还家,明年又报边尘起。
天涯怕见年华度,团圞又逢三五。隘巷钿车,窥人罗帕,笑逐蛾儿争舞。
暗尘散去。渐灯晕檐花,歌残戍鼓。窈窕重门,玉骢嘶过旧游路。
故园尊酒今夜,问谁能遣此,离怀辛苦。小妇鸣机,骄儿裂被,并起乡心无数。
谢庄懒赋。任蟾影纷纷,满庭流注。好梦除非,枕函边去诉。
吾闻青海外,赤水西流沙。神人生鸟翼,蓬首乱如麻。
出入乘两龙,左右臂双蛇。中有不死药,奇丽更纷葩。
琅玕坠珠英,玗琪散瑶华。双双相合并,文文自交加。
我愿从之游,万里迹非赊。但恐非人类,寿命其奈何。
一榻高悬阅岁时,东风还有故人期。小桃原野春风早,幽竹门墙夜月迟。
道在只甘颜子乐,时平肯作贾生悲。云山翠合衡茅近,日暮犹闻歌紫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