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题剑阁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在离朝廷很远的地方戍守边疆,骑马立于剑门关上。在群山中尽目远眺看不到边,正北的方向是长安城。百年来,生灵涂炭,百姓受苦,边境的战事依旧严峻,无数军民在战火中罹难,金人统治时间长了,干的坏事多了必定会遭到上天的惩罚。我亲手写好要求常驻此地的奏表,一寸丹心,精光炯炯。
面对着昏黄的青灯,双手挠着苍老的白发,夜晚的沙漏即将流尽,英雄年迈却功业未成,不妨归隐山林。蒲涧的景色优美,白云山间,泉清水甜,梅岭青梅阴阴,都怪我负却旧约。但在烽烟尚存,逆胡未平的时刻,我的梦魂难以回到家园。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
镝(dí):箭头,亦指箭。
天道:古代哲学术语。原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其中含有封建迷信成份。
梅岭:即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因岭上多梅,故称。作者为广州人,故云。
蒲涧:在广州白云山上,涧中生有九节菖蒲,其水清甜。作者曾隐居于此。

鉴赏

  南宋名臣崔与之是广州人,一直被称为“粤词之视”。他开创了的“雅健”为宗旨的岭南词风,对后世岭南词人影响很大。南宋后期的李昂英、赵必王象、陈纪等人,便是这种“雅健”词风的直接继承者。这首词苍凉沉郁,感慨良多,感情与风格都与陆游、辛弃疾、陈亮的词相近。由于崔与之僻处岭南,存词甚少,故鲜为人知。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起句居高临下,气势恢宠,形成全词的豪迈基调。“万里”,写地域之远:“云间”,写地势之高:“戍”,正点出崔与之的安抚使身份。剑门关为川陕间重要关隘,是兵家必争之地。词人于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地立马,极目骋怀,自多感慨。以下笔锋一转,由豪迈转为苍凉。“乱山”二句,语本杜甫“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小寒食舟中作》)。长安是汉唐旧都,古代诗词中常用以指代京城,此即指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长安在剑阁北面,亦早入金手,故“直北是长安”句,既是实指,又是借指,一语双关。句中虽无“愁看”二字,而愁绪自在其中。乱山无际,故都何在?“直北”五字,似是淡淡道来,实则包含着无穷的悲愤,无穷的血泪。接下去,词人便承此发挥,描写金兵入犯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

  “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二句概括了宋朝自南渡以来中原人民的悲惨遭遇。中原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边境地方更因战乱频仍,死者不计其数。“鬼哭”句,正是写边境一带“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的悲惨情况。这两句把战乱之苦描写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感同身爱,激起对敌人的义愤。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明确表示:天道好还,否极泰来,胡运是不会长久的,苦难的日子应该到尽头了!“天道久应还”五字铿锵有力,稳操胜券,流露出作者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与陆游“逆虏运尽行当平”,“如见万里烟尘清”(《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怀有同样迫切的期望。

  紧接着,作者由对北方人民的思念和关注,进而联想到自己的职责,表示要亲写奏章,留在四川屯守御金,使他管辖下的一方百姓,不受金人的侵害。“手写”二句豪气干云,壮怀激烈,字字作金石声,具见作者忧国忧民的一片赤诚。真是热血沸腾,肝胆相照!

  下阕以“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三个短句作过片,写出作者赋词时的环境气氛:青灯荧荧,夜漏将尽。三句中,重点放在“搔白首”三字上;由此而引出“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的慨叹。这里的“勋业”,并非指一般的功名,而是指收复失地的大业。这与陆游“华发苍颜羞自照”,“逆胡未灭心未平”(《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的意思一样。由于“老来勋业未就”,因此作者原来打算功成身退,归老林泉的愿望便落空了。北宋名臣范仲淹戍边时,曾有感于自己未能象后汉的窦宪一样,北逐匈奴,登燕然山,勒石记功而还,而慨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崔与之亦有此感慨。虽然他对家乡十分思念,但抗金守土的责任感,又使他不得不继续留在异乡。他感到有负故乡的山水,仿佛广州白云山上蒲涧的流泉,粤北梅岭上青青的梅子,都在责备他忘了归隐田园的旧约了。句中的“旧盟寒”,指的是背信弃义之意。“怪我旧盟寒”五字,是对“妨却一身闲”句的照应。“怪”、“妨”二字甚佳,能把作者“老来勋业未就”,思家而不得归的矛盾复杂心境,委婉地表达出来。这两句貌似闲适,内里却是跳动着作者的报国丹心的。

  末二句“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对上述意思再加深一层,意思是说:请不要责备我负约吧,在“逆胡未灭”、烽烟未息之时,我又能归去?其实我无时无刻都在想念故乡,每当战事暂宁的“烽火平安夜”,我的梦魂就回到故乡去了!这两句思家情深,报国意切,十字融为一体。以此收束全词,使人回味无穷。

创作背景

  1219—1222年,崔与之,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曾登临剑阁,写下这首词。这时,淮河秦岭以北的大片国土,尽沦于敌手。在这种情况下,词人立马剑门,举目瞭望中原,心中不胜感慨
  崔与之(1158~1239)南宋名臣。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谥清献,原籍宁都白鹿营 (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故《宋史》载其广州人,《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其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绍熙四年(1193)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特授广西提点刑狱。嘉定中,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端平元年(1234),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二年,除参知政事。三年,拜右承相兼枢密使。嘉熙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奉祠。著有《崔清献公集》。
  猜你喜欢
岁晚行人苦欲分,山昏水暮鸟寻群。
舟行棹进空回首,一望苍梧但白云。

春亦只如是,冬亦只如是。别有一清风,请君参此味。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同:馐;直 同: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碧 一作: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心闲处忙,四体山行瘦。荒吹破梦欢,孤枕逼檐霤。

山灵无好情,梅天多异候。主僧嗔客留,仆子呼天漏。

云不十丈高,泥凡尺馀厚。纵有健马驴,挥鞭岂能骤。

生明时,读《典》《坟》,不然咏作何等人。

树经冻雨半青黄,山入高秋老更苍。且就同游尽佳客,不妨五日未重阳。

卜庐必择地,买邻不论金。
出机与入机,去心即来心。
拗性临川翁,罢相老境侵。
霜竹心山寺,雅寄金玉音。
强项峨眉仙,渡海忧患深。
{左禾右巴}稏阳羡田,欢言饱甘霖。
故山月在眼,客屋风满襟。
欲归欠生业,随寓如家林。
觅桤适闲趣,借竹供清吟。
俯仰一逆旅,乾坤古犹今。

又识山之势,何为识此山。肖形殊聚米,成象自开颜。

万点峰宜绘,千堆路几弯。眼前寻弃地,画里比斜鬘。

朗朗形如见,层层叠莫攀。将才多妙策,著绩出人寰。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多年大治之官去,近日哀音始得闻。
蜗角祇缘争战久,鸰原遂有死生分。
可怜怕道终无后,谁忆中郎所著文。
想见散花洲渚上,至今犹自结愁云。
一川风月下扁舟,荡漾金波泛白鸥。
此去韶江知几里,九成缥渺在云头。
尘埃谁复识瞿野,高座风生玉麈谈。
露浥芙蓉心与净,香浮檐卜鼻先参。
杜陵托兴歌茅屋,山谷留情赋草庵。
试叩禅关闻密语,前三三与后三三。

怪石崆峒倚碧空,白云深锁水晶宫。清流影蘸梅花月,紫陌香飘菡萏风。

山列画屏金错落,岩悬星斗玉玲珑。凭高未尽登临兴,更上天台第一峰。

无情造物有情天。欲问总无言。一片总城,四围总阵,肠断又今年。

生涯如此何堪病,触目倍凄然。杨柳风和,梅花香冷,春也学寒暄。

文采擅江东,陇山短梦通。有时寻稻粒,无计脱绦笼。

侵晓梳翎惯,当窗学语工。聪明真误汝,天际看冥鸿。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灵祠丹井馀真迹,祠下老松森百尺。仙子骑鲸去不归,痴人犹问山中石。

佛手驴脚生缘,南海波斯泛铁船。精金美玉团堆卖,毕竟何曾直一钱。

百结襕衫破幞头,年年落第出神州。
却因一只穿杨箭,临老来封马上侯。
缕缕浮云一线穿,老松窈窕石娟娟。
五芝采就辞尘壒,九鲤飞时忆汉年。
岭尽斜阳犹迫翠,风清层磴可谈玄。
庐江去后寻消息,肯与淮南共拍肩。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