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张南史因寄南史侄叔宗

争路忽摧车,沈钩未得鱼。结交唯我少,丧旧自君初。
谏草文难似,围棋智不如。仲宣新有赋,叔夜近无书。
地闭滕公宅,山荒谢客庐。歼良从此恨,福善竟成虚。
酿酒多同醉,烹鸡或取馀。阮咸虽永别,岂共仲容疏。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猜你喜欢

编棕织蒲绳作底,轻凉坚密稳称趾。帝庭无复梦丝絇,上客还同贶珠履。

我家江南山水窟,日日行山劳屐齿。感君投赠欲别时,布袜青鞋从此始。

亨衢知子方著脚,直上云霄三万里。泰阶历尽却归来,赤舄一双应几几。

袂判平山十五年,喜迎召节下楼船。
交情一见岁寒在,世事几番春梦然。
我亦将归谋佚老,公今此去类登仙。
一杯且酌长沙酒,莫忆灯棋话汉边。

峡城真在楚云间,闻说丰年讼亦闲。獠洞无兵秋日永,满倾醽醁看青山。

无忧树下风如箭,九龙吐出水含毒。
涓滴沾身痛入心。霎时吹面刀剜肉。
不知悉达为何历,才出母罹此酷。
后代儿孙忍见渠,一年一度香汤浴。
我今灌洒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
只恐不是玉。
倾檐缺吻护奎文,金碧浮图暗古尘。
闻说今朝恰开寺,羊裘狼帽趁时新。

经旬坐稳一蒲团,才阅朝寒又晚寒。蕴火梅欣先腊放,避霜菊耐涉冬看。

散花庵里新居士,视草台中旧史官。勿著两般分别相,大千世界本来宽。

肥遁先生志,祠堂重此州。一星终古客,落日大江流。

帝业推铜马,闲身羡野鸥。谁传男子在,徒枉故人求。

币乃同汤聘,竿终笑吕投。功名轻骥足,风雨老羊裘。

痴甚贻书霸,狂哉洗耳由。耦耕仙侣共,立传逸民牧。

我亦闻风起,因来系榜游。苍苍迷万壑,咄咄感千秋。

大树凋名将,云台失列侯。谶谁陈赤伏,亭已圮芜蒌。

白发看遗像,青山有故丘。几家绵子姓,七里聚渔讴。

顽懦犹能激,孤高不可俦。惟应竹如意,遗响答峰头。

脱箨斑筠绿节明,霖收梅子麦寒轻。诸峰隔截高低树,忽听初蝉第二声。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送寒开小苑,迎春入上林。丝条变柳色,香气动兰心。

待花将对酒,留雪拟弹琴。陪游愧并作,空见奉恩深。

握中有孤竹,奏竹鸾凤吟。聘俗俗不喜,持归故山岑。

歌居折杨花,倾耳众口瘖。乃知扬子云,空草五千文。

龟龙困蝘蜓,嘲诮何纷纭。酱瓿真可覆,嗟嗟徒尔勤。

买得山房数册诗,倚篷细读已移进。
只贪眼底看冰玉,月上荷花更不知。

我来正值西风时,千林红叶舒清姿。禅房花木颇不俗,况复黄菊开满篱。

更登小山骋远目,杈丫老树皆十围。云际阴阴日明灭,嗷嗷天末鸿雁飞。

徘徊且倚石上酌,清霜已降蟹螯肥。茱萸满杯新酿绿,无言独自延清晖。

此时微雨断复续,苍然湿翠沾人衣。落叶满山万籁寂,惟闻松间时涓滴。

微风作冷客欲归,清磬一声寒烟夕。

金闺通籍况通家,奕叶朝绅沐宠赊。此别情怀分两地,秣陵烟树玉京花。

三港迷离水接烟,趁墟人去晚来天。断桥杂树碧云外,落日乱凫红渡边。

野寺无镫闻远磬,空山有月见归船。劳君西指长安近,迁客多应住辋川。

白发衰翁岁已老,惜花有心犹起早。
无事晓窗但高眠,闭关苔青门不扫。
和靖风流屋后梅,濂溪气味窗前草。
近与邹轲同窠白,亦欲集义以养浩。
不解吟诗著书册,自爱岩君平一个。
无复求仙事老聃,宁更寻禅参达磨。
皇天见怜尚不死,牵率时贤持酒贺。
不才自当明主弃,非敢椟玉为怀宝。
致君尧舜须公等,山中槁夫勿多道。

缥缈仙台俯郡城,躬修祠事表精诚。天边雾卷山峰出,涧下风轻水面平。

不为寻春驰五马,聊因劝课驻双旌。风流别乘多才调,彩笔先挥秀句成。

锦袖歌残翠黛尘,楼台塌尽曲池湮。
荒园一种瓢儿菜,独占秦淮旧日春。

至日常为客,舟居是此年。冰坚寒乞火,风入夜装棉。

梅信冲残腊,彤云布九天。兰陵堪贳酒,遥望隔溪烟。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