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方蔚峨三首 其三

书剑飘零遍十洲,皎然冰雪是同俦。江皋一鹤清如许,又逞高风万里游。

(1632—1718)清苏州常熟人,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诗画书法、竹刻鼓琴皆善。少时学诗于钱谦益,字画于王鉴、王时敏。康熙二十一年入天主教,继至澳门进耶稣会;前后在嘉定、上海等处传教三十年。所画山水,学黄公望、王蒙,又得唐寅意趣,丘壑层叠,风味醇厚。书法苏轼。后人以之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恽寿平合称“清六家”。著有《墨井诗钞》、《三巴集》、《桃溪集》及《墨井画跋》等。
  猜你喜欢

佛口如澜翻,初无一正定。画作正定看,于何是佛性。

白衣方外人,高闲溪中鹤。无心恋稻粱,但以林泉乐。
赤霄终得意,天池俟飞跃。岁晏入帝乡,期君在寥廓。

九曲栏干六曲屏,翠窗罗薄护寒轻。空堂燕子归期误,分付梨花管月明。

少年意思懒能酬,爱好心情一向休。
若到旧家游冶处,只应满眼是春愁。

远山如梦雾如痴,湖面风来酒面吹。不见故人闻旧曲,水西楼下立多时。

松风碎助潮声急,竹露零添涧水流。

皇清二百七十载,惟以早朝治天下。东周以降谁能及,文武成康此其亚。

人存政举更不论,家法百王自陵跨。我皇出狩虽在外,治术精研逮閒暇。

一朝复辟贵有备,尝胆卧薪无日夜。苟能求衣仍待旦,锐气已足震华夏。

堕慢邪僻期尽除,当使周宣避三舍。

惆怅为此别,寸心安可言。如何相见来,落落三十年。

长为贫贱不足恨,乾坤黯淡多烽烟。君生十七去乡井,楚粤东西共萍梗。

阙下上书恒报罢,军中借箸无为省。碧血空传先世名,热肠已化寒灰冷。

英雄失路欲谁投,不妨胡越亦同舟。世人安识徐元直,指心不为曹公谋。

独将至性交良友,间复沉酣托杯酒。因事长留济物恩,活人每试回天手。

岭南岭北千里中,人人皆道胡长公。贫贱之交常满座,挥金如土囊时空。

浮生百年一倏忽,快意当前便须歇。丈夫非爱七尺躯,无人肯买千金骨。

草堂新构西山西,东风三月花盈溪。秫田得岁酒方熟,童孙壮子行相携。

天伦况复美群从,旧德日觉生光辉。忠臣之后世必大,浮云于我何为哉。

薜萝带,芰荷衣。泪滴先公坟下土,三十三年游子归。

拟此过逢数,何期迅别愁。青山问庾岭,沧海近韶州。

猿狖声堪听,桄榔叶正稠。风烟易春暮,须及曲江楼。

客厌吴江冷,谁歌蜀道难。风尘应阻绝,归计且盘桓。

腊雪明残夜,梅花耐薄寒。慇勤嘱毛颖,聊以报平安。

旭旦烟云卷,烈景入东轩。倾光望转蕙,斜日照西垣。

既卷蕉梧叶,复倾葵藿根。重簟无冷气,挟石似怀温。

霢霂类珠缀,喘吓状雷奔。

画楼西畔石州山,指点云烟识翠鬟。回首十年真一梦,淡天如水夕阳閒。

落英芳草蝶低飞,杜宇啼春春欲归。今日湖山春又老,杨花如雪点春衣。

小谢最清发,相思对夜釭。梦惊鸿雁断,书阻鲤鱼双。

故友几人在,新愁万斛扛。寒蛩啼唧唧,风雨满西窗。

近知消息苦难真,一日千回忆故人。
极目风烟迷黑海,惊心花鸟惜青春。
清谈王衍休挥麈,多事元规已污尘。
重上高堂见君面,碧梧翠竹喜青新。

霜叶纷红锦,秋花媚绿萝。石坳穿稚竹,水槛卧残荷。

笛引邻家近,香留隔宿多。新寒上屏背,雁已渡银河。

出山犹胜住山幽,为爱君家江上楼。风送岸花粘客袂,雨来烟嶂压行舟。

遥峰入幕青无已,野水平天稳不流。独有海翁机事绝,朝看沙鸟暮浮鸥。

春闱帝念主生成,长庆公闻两岁名。有蕴赤心分雨露,
无私和气浃寰瀛。龙门乍出难胜幸,鸳侣先行是最荣。
遥仰高峰看白雪,多惭属和意屏营。
海门山头初日晴,西津渡口寒潮生。
沙痕暗长岛屿没,但见渔舟纵复横。
江烟漠漠飞鸥鹭,着底寒鱼冷难捕。
霜中渔父扣舷歌,明月芦花不知处。

  上篇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大小清浊,可喜可愕,悉随其物之形而生焉。土石屃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皆不得其中和,使人骇胆而惊心。故独于草木为宜。而草木之中,叶之大者,其声窒;叶之槁者,其声悲;叶之弱者,其声懦而不扬。是故宜于风者莫如松。盖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嵸,潇洒而扶疏,鬖髿而玲珑。故风之过之,不壅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时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 []

  下篇

  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阅其妙也。至是,往来止阁上凡十余日,因得备悉其变态。

  盖阁后之峰,独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顶,仰视如幢葆临头上。当日正中时,有风拂其枝,如龙凤翔舞,离褷蜿蜒,轇轕徘徊;影落檐瓦间,金碧相组绣,观之者目为之明。有声如吹埙箎,如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剑槊相磨戛;忽又作草虫呜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听之者耳为之聪。

  予以问上人。上人曰:“不知也。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予曰:“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何也?”上人笑曰:“偶然耳。”

  留阁上又三日,乃归。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记。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