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江湖白发时常添新,你就像四处漂浮的一片浮云,自由洒脱。
天冷时你到山中道观与人对弈,天气转暖你便在水中小洲上垂钓。
用越地的桂枝烹调鲜美的鲈鱼,用蜀地生姜烹煮陆机喜欢的莼羹。
我们二人相逢,相互怜惜疏放之态放,但愿他日扁舟再相逢。
浪迹:指居无定所,漂泊流浪。
浮云一片是吾身:《维摩经》:“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又《颜氏家训》亦有“吾今羁旅,身若浮云”之语。二句均指郑而言。
山观:山中道观。
汀洲:水中小洲。
钓轮:钓鱼之具,在鱼竿末端安轮以绕钓丝。轮,全诗校:“一作纶。”
张翰鲙:《晋书·张翰传》载,翰吴人,为齐王冏大司马东曹掾,因见秋风起,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蜀姜:《搜神记》载左慈少有神道,在曹操座求铜盘贮水,钓于盘中,引一鲈鱼出,操曰:“今既得鲈,恨无蜀中姜耳。”慈亦顷刻致之。陆机莼:《世说新语·言语》:“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全诗不写离愁,不诉怀才不遇之苦,而赞美郑处士浪迹江湖的恣意洒脱,流露出诗人欣赏羡慕的情绪,诗人在结句中透露出归隐山林,忘却俗世的倾向。 “浪迹江湖白发新,浮云一片是吾身”,此句诗人代郑处士自谓,叙其身世。“白发”“浮云”本带有一定的消极意义,前者意味着时光的流逝,后者多指漂泊无定,此处则表现处士的仙风道骨、落拓不羁,诗境飘逸大气而不失慷慨豪迈。颔联根据季节温度的变化,具体勾勒郑处士寒时山中观棋、暖时沙洲垂钓的惬意生活,“归”“入”二字写出了毫无牵挂,以一己之身融入天地的自然,深悟归隐之旨趣,呼应“浮云一片是吾身”。颈联用张翰“莼鲈之思”、陆机“千里莼羹”两典,凝练巧妙,重视炼意。其一,以“越”“蜀”两字带出地点的转移,言其漂泊江湖,照应首句。其二,张翰、陆机皆为魏晋名士,他们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为后人所赏,暗含对郑处士品格和生活方式的赞美。最后,就地取材,且精细烹调,颇富自然雅趣,远胜于席有粱肉,此郑处士远离名利之情。尾联总结其“疏放”的性格,想象日后相见“相逢一笑”的场景,蕴含着老友相见不必赘言的默契,扁舟相伴之时便也是诗人归隐之际。
张采田《玉谿生年谱会笺》系此诗于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游江东时,应当是离别之际,赠送给郑处士的。
进入閤前拜,退就廊下餐。归来昭国里,人卧马歇鞍。
却睡至日午,起坐心浩然。况当好时节,雨后清和天。
柿树绿阴合,王家庭院宽。瓶中鄠县酒,墙上终南山。
独眠仍独坐,开襟当风前。禅师与诗客,次第来相看。
要语连夜语,须眠终日眠。除非奉朝谒,此外无别牵。
年长身且健,官贫心甚安。幸无急病痛,不至苦饥寒。
自此聊以适,外缘不能干。唯应静者信,难为动者言。
台中元侍御,早晚作郎官。未作郎官际,无人相伴闲。
舟横水曲绿层层,接叶低阴借未能。肉蒜鸡鱼留佛性,欢呼调笑印迦陵。
推蓬破浪何妨道,把酒看山不二僧。解道飞菱期翠水,无如锱锡后和凝。
北邻杏一株,身作龙盘拿。直上青天中,虚空高结花。
南邻杏更好,枝干相交加。三月二月时,匝地堆红霞。
自我来京城,寄居诸公家。其地僻且阻,茂树绕窗纱。
亦有桃与李,盛节争豪奢。虽富无可人,纷纷乱如麻。
晚遇此二杏,突兀超尘沙。尝时好客来,立旆遥咨嗟。
欲去复顾恋,往往至日斜。我昔直词馆,羸马道路赊。
晨往昏黑归,无由领其嘉。今我已投散,终日犹枯查。
朝暮出见之,百匝虚檐牙。而我又将去,何由报繁葩。
誓将适南郡,辟地江之涯。种此一万树,漫漫被荒遐。
花成实给食,收拾岁盈车。此事亦易集,但恐君疑誇。
天上宫庭切玉绳,霜前舟楫起金陵。云明鸿雁寒相迓,风稳䲔鱼昼不兴。
丹罽导前参石佛,黄襕从上赐江僧。关山南国将归日,河水东风已解冰。
怅望津门雁不归,尺书迢递雪霏微。每怀甘旨尘生釜,岂为行吟带减围。
天地有情人落寞,云霄无路梦依稀。山公应念遗孤幼,寄与愁心问绣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