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迦陵命命不同飞,又喜开笼放雪衣。莫向甜桃言苦李,羞将远志换当归。
溪光斜日两相涵,清影和香上客衫。我即莲花花即我,水仙何用笑山凡。
金蹙钗头双凤凰,晓来巧拂鬓云光。自怜不带萧郎思,独对菱花学淡妆。
种田莫种黄泥沟,嫁女莫嫁莲花洲。沟田年年发秋水,洲家顿顿餐穄子。
结姻仍是旧姻家,但求佳婿足桑麻。朝出负薪暮汲水,日助锄苗夜纺纱。
柳林霜重争收叶,菜圃天乾独灌瓜。渠侬不劳乏生路,但解治生劳不苦。
祇恐青黄不接时,嫁衣典尽饥难度。幸免饥寒愿即伸,终身荆布敢辞贫。
茫茫天道那堪问,此辈偏多孤寡人。
记天街一条软绣,马蹄催送归意。杏花开满旗亭路,又早芦花风起。
人去矣,看一棹秋江,旗里还千里。宦游谁比。有处处青山,题诗选胜,莫厌折腰米。
天涯好,最好武夷仙地。榕城旗绿如水,放衙听鼓何曾惯,且学黄绸拥被。
成卧理,料养鹤调琴,都在红蕉底。讼庭无事,但竹马骑来,儿童笑说,领略荔枝味。
人情苦贪不知止,五夜踏镫兴未已。贫家一盏几踌躇,太仓粒粟漫相拟。
宋朝业请增上元,钱氏买添见野史。笙歌合沓既尽欢,星月辉光尽堪喜。
好乐无荒忆古风,极盛难继鉴物理。长官方且训勤俭,下里胡为竞奢侈。
欲作长镫录鄙词,敬告高人定弗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