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新月如眉卷。小窗西、疏灯星放,薄寒霜遣。半壁幽花人烛夜,碧沁铜瓶清泫。
傲篱外、薄英飘茧。瘦硬几枝名士态,拟纤腰、束素传神浅,真率意,画中展。
一痕墨晕天然显。漫评量、蜂簧吹褪,玉盘堆扁。才伴征鸿双杵歇,又听柴门归犬。
此坐客、督邮当免。酒冷香残标格在,尽年年、秋事银缸典。
红吐穗,肯频剪。
怕重检、啼痕妆晕。自别西湖,燕笺无信。剩有秋罗,那回玉臂淡相衬。
酒唇斜掩,残醉后、馀香印。一缕一缠绵,问后约、何时才准。
零粉。记星星点点,隔岁未全消褪。当初赠与,把红豆、细封离恨。
到时日、汗灭尘缁,但珠泪、灯前偷揾。试折叠看来,总是相思真本。
忆我丙戌年,春风三月时。驻马樊仲国,渡江恣盘嬉。
背载双葫芦,笑杀襄阳儿。兴到即野饮,菜花迷大堤。
寻碑万山顶,访古习郁池。晓探鹿门去,晚度檀溪归。
落日三板船,快泻青琉璃。苍苍渔梁渡,馀映依山陂。
同袍两三人,今或宰木累。当年仲宣楼,为我作生期。
城头一挥笔,顷刻千字诗。瓠落秖无用,成就苍髯髭。
风雪满天地,江山寂如遗。残檠照颜色,小火不上衣。
岂独□倦意,伤怀空自知。
向来道路避乘骢,今拜外台秩更崇。身远螭头封事简,冠仍豸角触邪同。
开尊暮对潇湘雨,弭节秋生鄂渚风。极目江天迷楚望,夜来空仰法星红。
坭径绝猿引,欹峰倚天赤。中有辟世人,邻聚谈古易。
春晴放鸡豚,烂漫桃花碛。雪意玉寒松,奡峭穿壁立。
以此阅世运,蒙萝深寂历。夜静闻古琴,起步月浩白。
漭哉化城游,酣嬉醉空碧。下界啼秋虫,俯仰一太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