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几人弹古琴,爱之不惜千黄金。春雷上天霹雳死,至今古调空消沉。
金徽玉轸久寂莫,断文剥落尘埃侵。钟期一去不复返,况乃四海无知音。
松风泠泠白日静,山水定以娱冲襟。无弦之趣世莫识,悠悠千载渊明心。
古人今人若流水,善听善弹能有几。六峰隐者吾故人,得天下名亦琴耳。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馀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闺中人逝。取冷中庭伤往事。买得厨娘。消尽衣边荀令香。
愁来览镜。憔悴二毛生两鬓。欲觅良缘。谁唤江郎一觉眠。
白发潢溪钓游者,半生浪迹栖林野。已惯为农夜饭牛,宁能执策朝驰马。
只知物外无喧嚣,养花种树东津桥。纵横坐席杂樵牧,倾倒瓮盎忘晡朝。
醉来就床且高卧,一枕从教日西堕。盖世功名逝水流,薰天富贵飘风过。
烟霞泉石聊徜徉,青云要路非所望。乃知静处有真乐,却笑时人何太忙。
大妹哭夫城东隅,小妹哭夫海昌庐。城隅泪干海昌湿,新鬼旧鬼争冥途。
买舟昨日吊新鬼,雉经暑月无完肤。牵衣顿足相向哭,弟妹失声眼尽枯。
三年不见语音改,是耶非耶灯前呼。可怜头上榛半尺,良人一掷簪珥无。
呜呼四歌兮转凄切,野田水涩寒声咽。
吴淞何渺漫,朝夕流不已。上有嘉树林,层轩俯江沚。
之人乐恬澹,脱略纨与绮。素履既坦坦,安之良有以。
考祥保贞吉,守默忘贱耻。冯高时引望,春还景妍美。
脩篁拂疏棂,垂杨荫清泚。何当一造门,谈妙析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