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结绸缪,捐情誓苍旻。恩爱那得长,故交不如新。
蹭蹬迫岁晚,坎壈悲斯人。举世亦何有,知心繄夫君。
指南天鸿来燕去,河干阅尽车马。天涯修禊无多友,却又送君行也。
花信寡、只一树,长条斜映离亭写。文章新价,想扁舟过处,还如莺掖,传说姓名雅。
吾庐在,不等求田问舍,驴车暂许停驾。一年偷署湖山长,管领诗坛酒社。
堂上斝、照彩袖,宫袍乐事多牵惹。凉秋新夏,愿旧疾消除,身如药树,习静寿萱下。
绿柳红葵满宪台,清渠碧沼断尘埃。城头雨过天无际,高鸟孤云自往来。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入也。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及天启初,逆奄魏忠贤得政,叨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之友归安茅元仪及鹿正之子善继皆在幕府。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入国朝,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逆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奇逢始与鹿善继讲学,以象山、阳明为宗,及晚年,乃更和通朱子之说。其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其与人无町畦,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方杨、左在难,众皆为奇逢危,而忠贤左右皆近畿人,夙重奇逢质行,无不阴为之地者。鼎革后,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凉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河南北学者,岁时奉祀百泉书院,而容城与刘因、杨继盛同祀,保定与孙文正承宗、鹿忠节善继并祀学宫,天下无知与不知,皆称曰夏峰先生。
赞曰:先兄百川闻之夏峰之学者,征君尝语人曰:“吾始自分与杨、左诸贤同命,及涉乱离,可以犯死者数矣,而终无恙,是以学贵知命而不惑也。”征君论学之书甚具,其质行,学者谱焉,兹故不论,而独著其荦荦大者。方高阳孙少师以军事相属,先生力辞不就,众皆惜之,而少师再用再黜,讫无成功,《易》所谓“介于石,不终日”者,其殆庶几耶。
海上群山如群龙,之而夭矫凌虚空。苍烟沈沈远莫极,欲翻鳌极吞鸿濛。
其时秋净霜天高,西风扫叶澄林皋。群山仿佛露真相,上下飘忽随洪涛。
或如龙首屼相向,峥嵘双角干云上。或如龙背走蜿蜒,横互地天殊俯仰。
其余一鳞或一爪,雾鬣风鬓势尤矫。最后一龙尾忽现,似护神珠疑反掉。
澉山迤东乍山西,紫澜渤汨中相维。蓬莱方丈不可到,望洋顿觉开心脾。
须臾风怒波亦驶,牙髭暴长飞欲起。恍惚相随群帝骖,扶桑日射天门紫。
万事如云,一腔如雪,幸有诗卷长留。看尽溪山佳境,更上南楼。
天外晚风衔落日,柳边秋水浴闲鸥。闲携杖,偶到欢场,漫檀板歌喉。
焉求。书满架。饥难疗,商量舌在奚忧。且束愁肠高阁,采菊丹邱。
朗吟曾与吾侪共,诙谐不让少年游。休言老,行乐及时何待,斗酒扁舟。
过岭风花陌上狂,冥冥细雨搅孤航。客中人病经寒食,愁里莺啼入豫章。
垂柳军城残日动,新烟渔浦战云荒。不知麦饭江村路,寂寞谁来吊国殇。
柳尽笼风,荷能翻水,望中竟绿暄萋。布席清阴,冷香都上人衣。
午阶花影葳蕤。共水纹、帘子漪漪。谁家画舫,惹残蛱蝶,惊起凫鹥。
良朋聚首,高唱微言,诗携谢朓,谈有张讥。人生行乐,从知今昔如斯。
羽斝频飞。卷回波、劝玉东西。尽迟迟。归筇好踏,烟路迷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