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江水曹还远馆

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

鉴赏

  六朝诗至南齐永明而一大变,世称“永明体”,代表诗人则是谢朓,他上承晋宋,下开唐风,前人多以他与谢灵运相比。明人钟惺称二谢诗均多排语,“然康乐排得可厌,却不失为古诗。玄晖排得不可厌,业已浸淫近体”(《古诗归》)。明人许学夷也说:“元嘉体虽尽入俳偶,语虽尽入雕刻,其声韵犹古”,至沈、谢则“声渐入律,语渐绮靡,而古声渐亡矣”(《诗源辩体》)。一古一近,判然有别。小谢的“新变”即使从这首短短的送别诗中也可窥其端绪。

  理解这首诗,一上来就碰到一个颇费斟酌的问题:题面上是“还远馆”,而开头第一句即是“高馆临荒途”,那末两个“馆”字所指是一,抑或是二?若此“高馆”即题中之“远馆”,则所写为悬想之词;若否,则是实写送别之地的景色。揣摩全诗,细绎词意,毋宁作后一解为是。

  首联分别从高、远两个方面描写了送别的场景:荒郊野途,高馆孤峙,清流映带,长路迢递。馆,即客舍,安顿宾客的馆舍,可能江水曹暂寓于此,如今他又要到更远的馆舍去,诗人将与他举袂相别。荒凉凄清的景物渲染出一种离愁别绪。此处着一“带”字尤为传神:那潺湲的清流仿佛将眼前的道路带向了遥远的地方,在离人的心上更添一层渺远迷茫的情思。次联则交代去者的怀归之情。“流思”,即思绪飘忽不定,流荡无住之意;“怀旧望归客”则为“流思人”之同位语。“怀旧”,怀念旧邦或亲故之意;“望归客”,渴望归去之人,是为偏正结构,非动宾结构。此联透露出江水曹的游宦生涯,此行所去,只是远馆,而非故乡,故而客中作客,无慰“怀旧望归”之情,只能更增羁旅情怀。但是诗的第三联并未循此而生发开去,而是重又转回写景。诗人为读者展现出一片明丽的景色,那池塘春草、花树相间、红白掩映的风光确乎令人陶醉。面对如此赏心悦目的景色,人不应该离别,而应该流连忘返,尽情享受自然的赐予,但偏偏这正是离人分手的时刻。如果说首联的写景正与离情相契合的话,那么此联的写景则以强烈的反衬突现出离别的情怀。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这是无可如何的现实,尾联重又归结到送别之意。“日暮有重城”,时光的流逝暗示出依依惜别的深情,而高城暮色的景物又加浓了伤别的情绪。天色将晚,已到了不得不分手的时刻,故主客双方只得在“何由尽离席”的感慨中分道扬镳,诗的最后留给人的是无可奈何的感喟。离席将尽而又不欲其尽,结句将惜别之情发挥得非常充分。

  离别是古诗中一个陈旧的主题。这样一首主题平平的短诗,究竟透露出一些什么“新变”来呢?最突出的一点是诗人通过景物描写而抒发感情、构造意境的创作方法。汉魏古诗多胸臆语,直抒所感,古朴质实,情语多于景语,景物描写仅仅是抒情的附丽。而到了谢朓,则注意在写景中寓情,让情感蕴含在景物之中,二者不是游离之物,而是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成为富有情韵的意境,避免对感情作直露的、正面的表述。即以此诗而论,诗人以清词丽句描绘出一个凄清悠远而又富于色彩的境界,对别离之情几乎未作铺陈,读者感受到的是一种惜别的氛围,情绪的熏染,情感的表达是含蓄蕴藉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风调”、“神韵”。正是在这一点上,小谢的诗成为唐诗的先声。试看王维的《归嵩山作》:“晴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右丞此诗就是正从小谢诗中有所借鉴的。谢灵运也模山范水,但精雕细刻,失之板重,刻意写形,而乏情韵。玄晖则刊落繁缛,以清俊疏朗的笔调将景物构造为富有情韵的意境。于是朴拙质厚的古诗一变而为清新俊逸的近体风格。唐诗那种简笔传神的写景,情韵流动的意境,风神摇曳的格调,正是在小谢这里肇其端的。

  其次,在诗歌的格律上也表现出其新变。自沈约倡“声律说”以来,诗人排比声韵,约句准篇,成为一时的风气,标志了五言古诗向近体律诗的过渡,谢朓也是这场声律化运动中的健将。严羽说:“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沧浪诗话》)除风格而外,格律之新也是其一个方面。即以此诗论,除去押入声韵之外,其他各方面均近似一首律诗。首联对偶工切,但平仄不协,第二联不对,而第三联又成工整的对偶。这在律诗中称为“偷春格”,颔联的对仗移至首联,恰如花儿偷得春光,先春而开。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猜你喜欢
风驱暴雨来,雷声出云背。
若决千仞溪,追奔下天铠。
堂堂亚夫军,吴楚不足碎。
旱气沃原田,烦蒸洗闤闤。
深料生注射,聚沬犹壅碍。
青葱草树鲜,断殁虹霓在。
向晚留霁晖,天容染新黛。
忆昔鄱阳旅游日,曾听南家争捣衣。
今夜重开旧砧杵,当时还见雁南飞。
巾裹唐装本布衣,平生唯识一钟离。
此中养得婴儿就,世上行尸有许悲。
去日撒手去,来时无与偕。
若将来去看,还似不曾斋。

黄雀风长雨洗枝,丹鱼出水赤光肥。遥天寥海绝行迹,翠减红销知为谁。

曲阁香凝龙气暖,腻叶蟠花带云浅。正是双蛾巧唤愁,欲断应凭胡燕剪。

滴泪和泥封锦书,书中一字一行啼。莫恨鲤鱼红尾短,随波好送到辽西。

蹙衄鸡头徒若沸,绀房莲子光细细。折莲寄远被丝牵,舞鸾却识莲中薏。

鱼租鸭租。生涯有馀。半村半郭家居。种千头木奴。

田园未芜。青山未枯。柴门临水如初。问衰翁在无。

行自因循位自崇,空劳天下说中庸。一时碌碌成何补,怪底偏为世所容。

发冢复发冢,无数白骨委荒茸;高堂大厦密于鳞,更夺鬼区架柱栱。

轮奂构成歌舞喧,夜深却闻鬼声詾;此屋主人皆壮士,闻之恬然稀怖恐。

壮士一去不复还,血溅原草无邱垄;生存华屋几何时,俄见因果同一种。

新鬼归觅来故居,旧鬼揶揄笑且踊。

帘外一轮明月。凄切。空自照秦楼。玉箫吹断碧云秋。

愁么愁。愁么愁。

家近馆娃宫,为园曲水通。忧时怜贾谊,治郡忆吴公。

春雨竹间绿,流泉花下红。一樽今古意,不尽鸟言中。

城郭依前岁月非,巢空云冷影相依。长松月落天风远,时向青山尽处飞。

王郎锦带吴钩,醉骑赤鲤银河去。绛袍弄月,银壶吸酒,锦笺挥兔。秃鬓西风,短篷落月,东吴西楚。怅丹阳郭里,相逢较晚,共翦烛、西窗雨。文采风流俊伟,碧纱巾挂珊瑚树。出门万里,掀髯一笑,青山无数。扬子江头,冻沙寒雨,暮天飞鹭。待明朝酒醒金山,□□过瓜洲渡。
雨过百溜鸣,云消众山出。
鸟啼松径深,来往无车辙。
幽居少人事,足以养吾拙。
读书故无用,徒然较优劣。
辟世岂云迂?自与桃源别。

明月出东山,飞光照峨嵋。白云生镜石,动有万里期。

念子在远道,身为微禄縻。九载一迁秩,会面知何时。

生女有所托,谁能嗟远离。去春始归宁,怀抱乳下儿。

苦云夫去远,辛勤仰姑慈。成童恋祖母,乳子乃在兹。

近得嘉定报,衣成将寄谁。亟令吾孙去,庶用慰离思。

眉山云千叠,锦水天一涯。勖哉慎自保,有志达所为。

凡有水竹处,我曹长先行。愿君借我一勺水,
与君昼夜歌德声。

一缕初晖泼眼明,独行江路喜新晴。水当腊去青浮岸,山到春来绿进城。

楚相祠空汀草合,吴娘船过浪花平。故乡风景殊佳绝,底事终年爱远征。

西望姑苏台,近临百花洲。白露正为霜,行人不可留。

但感鸿雁集,不伤麋鹿游。月明歌子夜,民生庶其廖。

片月衔山远,归云傍树横。江城吹玉笛,日夜故园情。

雨带寒烟锁画桥,湘江日暮荡兰桡。平潮一夜添新涨,十里东风五里潮。

炊烟不辨昼沈沈,凉雨通宵作晓阴。极浦枫林添画意,闲庭梧叶堕秋心。

斜风断雁模糊影,中酒怀人惨淡吟。山色如妆本明净,一经浓抹易萧森。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