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磐折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啕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文山不柴市,故里一黄冠;此意谁非屈,何人可自宽?
羽微谁石饮,舌在任刀餐。今古纲常事,因吾好细弹。
南北分疆自白沟,中华沦没几春秋。堪怜不夜临关月,兵照燕云十六州。
霜水明秋,霞天送晚,画出江南江北。满目山围故国,三阁余香,六朝陈迹。
有庭花遗谱,口哀音、令人嗟惜。想当时、天子无愁,自古佳人难得。
惆怅龙沉宫井,石上啼痕,犹点胭脂红湿。去去天荒地老,流水无情,落花狼籍。
恨青溪留在,渺重城、烟波空碧。对西风、谁兴招魂,梦里行云消息。
百物有兴废,金牛去渺然。人心遗爱在,天意劫灰捐。
荒冢多新鬼,空山少杜鹃。欢颜先我辈,春上载书船。
秋风瑟瑟夜悠悠,翠袖天寒尚写欧。忽听莺声呼可惜,镫花小烬落银钩。
涧树东连岳树深,先生前寓华阴。相思北接太行岑。
《蒹葭》傥触居关兴,《蟋蟀》偏工入冀吟。世易繁霜应有道,天留硕果定何心。
晨星落落长蒿目,忍使寻盟负断金。
前年河北有书至,知君共作邺中客。风尘暗天道路长,寄书何由到君侧。
今年予季初射策,春风共上长安陌。君时亦来甫下车,抱袂渐得亲颜色。
燕台三月风景殊,白日不见黄尘趋。杜门客馆不复出,踪迹往往嫌多疏。
尔来天气复清霁,访君一为倾欢娱。郎官大令今二苏,谈诗不见心踟躇。
街头泥滑春雨初,观棋邀我高君庐。天门蕊榜照九衢,南宫姓字君则无。
晋州齐州千里俱,分飞急又唱骊驹。君言航海欲归省,我闻此语生嗟吁。
我家闽宰故丈夫,荒祠落日空啼鸟。归骨未得返故都,眼穿不见螺江书。
即今沦落昔不知,艰难万事谁能图。感君意气真吾徒,为君长语留斯须。
海水东流南北区,嗟君此去天一隅。明朝分手九河道,他日相思万里馀。
重修山下旧时溪,桃柳千株补种齐。寄语游人莫攀折,好留浓荫罩长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