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远也是由宋入元时人。王沂孙曾有同调同题的词,影射杨琏真伽盗窃南宋帝后陵寝的暴行。仇远这首词和其风格极为相近,也是借咏蝉寄寓了深沉的家国之思,身世之痛。
“夕阳门巷荒城曲”:返照夕阳,萧条门巷,地僻城荒,渲染了悲凉气氛。接着把笔触转向吟咏的主体秋蝉。“清音早鸣秋树”:蝉鸣声凄清幽怨,从树上传出,使人秋意顿生。“早鸣”二字意谓有倾诉不尽的愁苦。薄剪绡衣改用拟人手法摹绘其身姿:清秋时节,露冷风寒,可是她仍然穿着极薄的“绡衣”。呆立枝头,独自忍受着寒冷和空寂的煎熬。“凉生鬓影”是示现通体皆寒的形象。时令的转换和环境的变迁使其痛苦异常。这里把秋蝉喻薄命美人,以抒发自己身世没落的悲哀。“独饮天边风露”写蝉境况之窘迫。“凉生鬓影”形容枯槁还要去饮风啜露,有谁能堪?处境如此,谁为之奈何!天高渺清远,蝉孤独窘迫,词人把二者映照开来,构成一种较为独特的意境。或可表示词人希冀摆脱自己欲念的一种自我表白吧。
接着“朝朝暮暮”延伸了时间,“蓦然飞过别枝去”拓展了空间。不论何时何地,哀痛于心的蝉,不停地将心中的哀伤倾诉。悲鸣不能自已,痛苦又何堪。但只要“尚有残声”,她就不会噤而不发。威势逼人的风刀霜剑,怎能使她慑服。这段文字缓急相间,起落有致。音韵巧妙,声音变化,而又部分重沓,表达出缠绵悱恻、悠悠不尽的情思。
上片在写蝉时,先写在特定时空中蝉的凄苦忧愁,后来拓展时空范围,大大地加强了写蝉的广度和深度。
“齐宫往事谩省”,引出兴亡之感来。齐女化蝉,古老的故事仍不时地在人们的脑子里闪现,常以它为话题,谈个不休。可是此时连齐女的化身——蝉也已悄然离去,雨后空山,烟月古柳,又何处可觅踪。清脆的鸣声、终归是梦幻而已。这是因宋陵被侵,引发词人怀旧的情怀。“齐女”已消失,宋陵被毁坏了,故国已不堪回首,痛彻肺肝也。“拂冰笺”、“拈琴谱”了。“冰笺”和“琴谱”总会令人睹物思故的。“满地霜红”道出:深秋时节霜风凄紧,惨红的叶子飘浮于地,倩影杳然,令人思念不已。只好寻觅秋蝉亡去前脱下的外壳,以寄托自己深长的情思。
这是一首借蝉咏情之词。故国之思,身世之痛和对当朝统治不满。都借本来不相及的蝉而咏出来。融化“齐女化蝉”的古老传说,巧连“蝉”“人”。使词人一肚子难于诉说的对处境的不满托蝉而一股脑地倾吐出来,可谓意味极为深永。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朱光遍炎宇,微阴眇重渊。寒威闭九野,阳德昭穷泉。
文明昧谨独,昏迷有开先。几微谅难忽,善端本绵绵。
掩身事斋戒,及此防未然。闭关息商旅,绝彼柔道牵。
弱龄诵图经,雅志爱丘壑。良朋订远游,名山赴幽约。
杪秋天宇清,始至谐夙诺。心迈易跻攀,步健轻岑崿。
晓行陟诸峰,周览淩峻削。皛皛游氛敛,霏霏寒气薄。
霜木耸巘高,风泉洒空落。迹绝洞疑扃,云攒岫如幕。
搴萝上松门,临坪出烟阁。桂丛隐可招,暂托幽人乐。
地远声总销,谷虚神更跃。眷言怀昔贤,来者视犹昨。
窅默得天游,何用耽人爵。毕婚非达言,从此访灵岳。
霏霏朝雨润彤庭,恭逐鹓行谒圣明。白玉桥边鸣佩过,御沟春水一时生。
老禅居处水云重,此地纤尘不可容。潮色平铺无际海,日光先上最高峰。
踏花佛驭红牙象,献宝神骑白耳龙。第一江山第一座,几时来听讲时钟。
巴陵县前春水生,古墙苔色鹧鸪声。主人锦盖团空翠,携我岳阳楼上行。
楼上古像巾衣净,纯阳真人眠未醒。曾闻三醉作飞仙,颇恨不经微考證。
明明孔道侔天日,敢将伎俩淆心性。设有虚空铁笛声,正宜掩耳防吾听。
主人好怀靡休歇,清酤白粲杯盘洁。一眺平湖万里宽,澧兰薄暮吹香切。
缘思帝子下青冥,逍遥极浦聊弭节。树轮茷骫山气黑,荪壁椒堂愁菀结。
举觞欲酹惧非诚,愿遗我佩捐余玦。佩玦琮琤路杳茫,深烟密竹乱苍黄。
歌钟未撤忧思积,凭楼一啸楚天碧。
上虞朱郎美如玉,昔隐负樵今食禄。抽毫晨趋北省署,归梦夜绕东山麓。
朝廷徵贤图治康,岩穴搜剔无遗良。云山纵有千万叠,似子风格何由藏。
垂纶鼓刀自前古,功业终须致圭组。愿君长忆负薪时,莫羡轻肥忘勤苦。
儿眠儿眠娘汝祈,祈儿安受福主知。顺风打鼓收帆归,圃栾尾境甘藷蔗,底须驺骑拥旌旂。
明珠薏苡多是非,儿兮儿兮愿莫违。寣寣哑,誽誽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