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刘先主三顾草庐图

吴魏有兵窥社稷,荆襄无地著英雄。将军识得人中杰,自把旌旄起卧龙。

(1430—1518)福建莆田人,字梁石,号翠渠。成化五年进士。任广德知州,以有善政,赐敕旌异。弘治初历四川参政、右布政使。始与陈献章友,而不以献章主静之说为然,谓学当以居敬为主,敬则心存,然后可以穷理。有《书纂》、《翠渠类稿》。
  猜你喜欢
青垂柳线水平池。芳径燕初飞。日长事少人静,山茧换单衣。
箫鼓远,篆香迟。卷帘低。半床花影,一枕松风,午醉醒时。
丞相后园天篽邻,年年分借上林春。
目前但识禽鱼乐,门外何妨车马尘。
花花祗疑但品尽,图书方验古今贫。
将军朝下无余事,端为风烟作主人。
使君帘幕锁香篝,广马千金制一裘。
好是孤灯风雨梦,夜深直度野人舟。
人生无定端,万事固难料。
美好招世患,才謟过忠告。
正淑不自媚,私谒事妍笑。
入宫逾十年,嫉妒掩称道。
疎贱难来容,况复昧倾巧。
一朝见排弃,众笑蛾眉好。
驱车临出门,盛饰舒怀抱。
不怨君王远,不怨父兄老。
唯怨蛾眉悮一生,荣枯不得同百草。
光和初载大丹成,有甚工夫事汉灵。
夜半玉舆飞紫露,春风春雨满阳平。
寒江九派转城楼,东下钟陵第一州。人自中台方贵盛,
地从西晋即风流。旧班久望中晴翥,馀力犹闻虎夜浮。
应恨属官无健令,异时佳节阻闲游。

策策秋声木叶乾,百端萧瑟入心肝。颠风断渡铃能语,古月悬天镜独看。

未到中年哀乐备,无多同调别离难。巡檐绕室行千遍,刚对孤灯又倚阑。

闻说秦人此避秦,碧桃零落旧时春。家移洞里难知姓,水到人间易问津。

山色溪声自今古,石床涧户空埃尘。洞前即是南征路,来往年华容鬓新。

灵境经年入梦魂,不知何岳更称尊。
山为函夏诸丘长,帝是轩辕有道孙。
楚泽秦川罗下界,日兄月姊贮天门。
晴空万里尘氛净,一缕卿云玉座存。
五更里,天晓架上金鸡叫。有个忙儿,拍手呵呵笑。放饱牛儿,快活睡一觉。行满功成,自有丹书诏。

白舫青帘海上回,赋诗莫讶雨频催。阮瞻作掾惟三语,王粲伤时咏七哀。

阊阖风生销酷暑,搀抢星堕净氛埃。吴淞东接娄江水,乘兴毋烦数往来。

地偏居自稳,石路接平田。
去合茅檐树,雨添花涧泉。
空山晴滴翠,远水绿生烟。
唤酒青林度,斜阳系客船。

金蕊含香冒雨开,清无俗格绝尘埃。休嗟不及东篱下,也有幽人载酒来。

辙迹峰前聊息迹,忘归洞口未能归。
往来名利憧憧者,著脚仙都亦自稀。

一树黄梅亚阁东。梅边人影隐房栊。翠禽小语银蟾澹,午夜帘开不为风。

香乍灺,漏初终。炉明鸂鶒被池红。相思吹入冬郎梦,融提春心似酒浓。

清源一州耳,繁会二都间。
北走邯郸道,南开吴楚关。
歌钟连白屋,鸣跕俨朱颜。
可惜欢娱地,欺予两鬓班。
日日波波走,夜夜不曾停。
走到岁穷夜,依旧定盘星。
危石参差上霄汉,中涵万壑冰玉清。
与谁流出洗尘滓,遗我一林风雨声。
内髻宫钗出近臣,娥眉处处捧龙鳞。
北京虽有中秋月,西上还看十月春。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馀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余城以复齐。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顺于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馀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夫免身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