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梦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二月里总是嗜睡,人也昏昏沉沉;但不独独是因为夜短才使人在大天白日里睡眠。
桃花开了,气候暖和了,满眼春光不由令人心醉了。直到春水边落日下沉仍然在被魂梦相牵。
梦中故乡的门巷已被掩埋在蓬蒿乱草之底,那中原的君臣被困伏在一些豺狼虎豹的身边。
什么时候才能消除战乱,让老百姓安心种田,普天下再没有虎狼之吏横征暴敛,残酷地向老百姓搜刮钱财呢?
注释
饶睡:贪唾。
不独:不仅。昼分:正午。
眼自醉:形容眼自闭。
春渚(zhǔ):春日的水边,亦指春水。梦相牵:犹言尚末睡醒。
荆棘(jīngjí):丛生多刺的灌木。
豺(chái)虎:指入侵的外族、割据的藩镇、擅权的宦官等。
安得:那得。务农:从事生产。
横索钱:勒索钱物。

赏析

  首两句写诗人的“饶睡”,不只是由于春夜的短暂。三四两句进一步写“饶睡”的程度,直到黄昏还依稀未醒。五六两句才写出诗人昼眠不醒的缘由;梦中所见,其实正是现实的反映。结尾两句则是诗人醒来之后的愁思和愿望。诗人巧妙地借说昼梦,将自己晚年忧国思家的强烈感情抒发出来,于自然流转中凝聚深厚的意绪,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沉郁苍茫的特色。此诗用比兴手法较多,末以议论作结,写得气势苍莽,在杜律中别开生面。

  “二月饶睡”四句,解释昼寝入梦的缘由。冬至以后,白昼渐长,黑夜日短,二月桃花盛开,蜂蝶成群,暖意融融,催人昏昏欲睡。除此之外,前四句诗还说明一个问题,即诗人神志倦怠。造成这种倦怠的原因固然很多,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操心焦虑,积劳成疾。杜甫平生忧念家国,身值乱离,忧思更深。诗人不说自己如何关怀时事,积劳成疾,反说自己如宰予一样碌碌无为,白日深睡,还推说“桃花气暖眼自醉”。但“不独”二字,却深婉曲折地透露了诗人忧劳积思的心态。这样,“不独”二字,就为下面记梦暗中留下伏笔。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以梦的形式,表现了诗人的家国之思。俗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日成梦,可见思情之深。这两句所写梦景,荒凉萧瑟,与前四句所写春景看似不太协调,却真实地将诗人晚年心境刻画出来。一合上眼,诗人仿佛回到故园,自安史乱军掠夺烧杀后,那里已是荒凉冷落,加之回纥、吐蕃屡次侵犯,战火烧残了村庄,蒿草丛生,荆棘遍地,墙头门前除去栖鸦野狐,更无人迹。故国君臣前门拒狼,后门遇虎,唐王朝面临着种种困扰。这两句诗,用一“底”、一“边”字,将国家的危难、社会的灾难刻划得淋漓尽致,又一次抒发了诗人乱离伤痛的悲哀。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这两句是梦醒后的议论,它紧承梦境写来:中原君臣处在虎狼之中,故国门巷为荆棘所蔽,国事凋零,民不聊生,唐王朝向何处去?诗人认为只有尽快结束战争,让农民回到土地上去安居乐业,普天之下没有骄横的官吏横征暴敛,唐王朝才会恢复“煌煌太宗业”。结尾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对人民的无限同情,以及对清明政治向往。沉痛中渗透着希望。

  全诗前后所写虽有景物气氛的不同,但丽景的描写,是为写心境愁惨服务的,诗人以对美好春光的描写反衬忧国忧民的心情。故贯穿全诗的感情是悲哀沉重的。诗人巧妙地借说昼梦,将自己晚年忧国思家的强烈感情抒发出来,于自然流转中凝聚深厚的意绪,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沉郁苍茫的特色。

创作背景

  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流离到夔州,写下了著名的七律组诗《秋兴八首》,抒发了他“孤舟一系故园心”和“每依北斗望京华”的家国之思。这首写于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的《昼梦》诗,很好地表现了杜甫旅居夔州时的心态。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短歌殊不足,袅袅发长吟。□□□□□,□□□□□。

渴饥资坠露,栖止□□阴。痀偻安知道,区区有巧心。

孟郊常贫苦,忽吟不贫句。
为喜玉川子,书船归洛浦。
乃知君子心,所乐在稽古。
汉公得高科,不足唯坟素。
二年佐棠阴,眼黑怕文簿。
跃身入三馆,烂目阅四库。
孟贫昔不贫,孙贫今暴富。
暴富亦须防,文高被人妬。

古邑吾乡闬,闲居况可嘉。膏腴环百里,市井簇千家。

南郭连山色,东郊接水涯。秋风故军路,纵目赏荷花。

耽耽石洞天开镌,岑公之隐来何年。一朝仙去名晦然,商人受香忘所传。

舟抑不进方省愆,奉香入洞舟乃前。灵踪自此人拳拳,至今乾溢皆致虔。

恍忽应祷殊无偏,我来敬谒岁欲迁。舣泊沙碛登舁肩,蹴踏锦石行江壖。

洞门屣步侵云烟,瞻望塑像钦华颠。挺之作记誇唐贤,勒珉虽昏辞尚全。

却恨戾止非炎天,不见百尺悬飞泉。唯有岩窦声涓涓,顷之自可遗尘缘。

况乃投隙图留连,嗟予远宦方拘挛。搜奇寻胜姑勉旃,此日得此澄心渊。

安能摆脱追神仙,临崖浪笔书长篇。

何处难忘酒,隆冬客异乡。门前风凛凛,天外雪茫茫。

候馆人烟少,前途道路长。此时无一盏,安得解愁肠。

解酲五斗多安用,道通三杯急可周。放下篮舆成一醉,眼高不顾王江州。

天时人事日萧条,孤剑那堪万里遥。白璧几年售楚国,黄金何日筑燕昭。

一鹏肯信功名薄,五马相逢意气骄。但得清樽长共醉,不妨回首路迢迢。

西狱浮樽桂,东皇事浴兰。赦诏还京兆,归神出灌坛。

湿风含酒气,阴云助麦寒。典农欣受职,治粟喜当官。

复此随车雨,民天知可安。

峨峨太行,凌虚抗势。天岭交气,窈然无际。澄流入神,玄谷应契。

四象悟心,幽人来憩。

春云拂地雨淅淅,户外屦空生绿苔。朝天门外楼依水,好棹小舟乘兴来。

桃花落尽李花残,女伴相期看牡丹。
二十四番花信后,晓窗犹带几分寒。

一夜携秋至,虫声向暝归。暑消青琐闼,气爽白蕉衣。

烧烛差堪近,摊书愿不违。同尘思老氏,此道未云非。

欲别不别重相携,别思已逐寒云飞。飞云一去不可得,千村万落明斜晖。

回头望吴山,满目青依依。亦如送我望我去,立尽风烟未忍归。

颠厓望厜㕒,曲埼历䆗窱。晖晖金碧光,古刹嵌林表。

入门心宇清,四面琅玕绕。新粉渍幽篁,芳苞坼丛筱。

十万青鸾尾,排空势夭矫。凉翠滃作云,压此一亭小。

年深花?多,境静尘马少。拂檐声飒飒,白蝠大如鸟。

灵幡闪墙阴,夕磬飞木杪。山鬼来窥窗,虚籁天风袅。

莫道寒酸态,众芳冠绝群。年年花发后,春色减三分。

客且去,客且去,村店高房健儿住。朔方调来十万兵,兵车满道村人惊。

停骖且致问,主人告予病。店家三月当官差,有肉无鱼众兵忿。

青州大吏操军符,遣官督兵兵怒呼。我侪出身冒白刃,安能饥饿为驰驱。

昨夜天南望烽燧,贼氛已近兰陵地。官军何日出山东,道傍布席摴蒱戏。

子羔学未成,质美犹难恃。漆雕斯未信,焰然谢子使。

矧兹袜线艺,制锦无乃毁。七载殊兢兢,浩如涉渊水。

感诸澹台贤,非公不至止。瑶华忽赠音,惜别穷治理。

藐矣予何言,大哉礼乎礼。圣训万古存,民行端赖此。

愿农力耕桑,亲睦无我尔。愿士法诗书,敦行表乡里。

仁让既已兴,风俗日淳美。弟弟与兄兄,父父而子子。

无怀之民与,如斯而已矣。民和岁自稔,有司亦良喜。

作诗酬众心,身远神犹迩。揽辔行复来,此愿励终始。

我与斯文交,寥寥孰今曩。无端忽见君,魂梦犹自壮。

平生在江沱,神孤意凄怆。拓海方寸间,蓊郁不能放。

岂无山中人,因风托远响。解佩一要之,佳期什九爽。

旨哉荒州庭,每饭有奇赏。君诗复绝伦,光怪非吾想。

以此横山东,那弗招人谤。谬以小国称,来侵大国壤。

丈夫何娟娟,面好复有障。看君善跃鳞,今落任公网。

瑜来亮则无,邢出君何两。君知桐城否,所学一身创。

我来三载馀,眼中失烟莽。久住方自然,聪明祇能强。

应须白发生,始附青云上。坚留愿学心,勿与身俱往。

二十二三年,游秦复滞燕。徒陪群彦后,自苦此生前。
径折啼猿树,岩荒喷月泉。东堂曾受荐,垂白志犹坚。
淅淅复栖栖,人间只自迷。终年愁远道,到老去何蹊。
始见红叶落,又闻黄鸟啼。不因趋大旆,谁肯暂提携。
童蒙即苦辛,未识杏园春。谩倚无为日,还成不偶人。
乡程长恨远,旅梦亦愁贫。天地虽云广,殊难寄此身。
春闱久已滞,秋赋又逢停。选士疑长阻,伤时自不宁。
秦城还逐梦,楚徼影随形。此去吟虽苦,何人更肯听。
孤立时全塞,求名势转难。身多离下国,分合阻长安。
越鸟啼春早,蛮花送雨寒。丘门沾顾重,未别欲阑干。
针头削铁,牛背拔毛。
多将少使,冷作热烧。
直上法堂便下去,触忤和尚重解註。
知是般事休更休,茫茫壑与填沟。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