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读孔子著作之际,在内心深处极为敬佩这位古代的圣人。在司马迁看来。孔子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使人仰慕。来到孔子故居之后,他对孔子有了更深的理解,向往之情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他见到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见到这些与孔子密切相关的器物以后,好像孔子的形象就在自己的眼前。司马迁在孔子故居还见到许多儒生按时在他家中演习礼仪,儒生的习礼是那样的虔诚,可见孔子的思想有着巨大的精神魅力。此情此景,司马迁被强烈地吸引了,以至不愿离开圣人的故居。
《孔子世家赞》是《史记·孔子世家》的结束语。孔子原本不是王侯将相,但司马迁却把他列入“世家”。他不是完全按照官本位来处理历史人物,他把孔子当做古代的圣人来看待。这说明司马迁颇具远见与卓识。
在写作手段方面,此文为虚实结合。开篇引用《诗经》的话,抒发作者的感慨,乃是凭虚而起。中间部分叙写在孔子故居的所见与感受。结尾部分用“可谓至圣矣”来做结论。令人信服。
酒泥深深劝,弦听续续弹。烛横钗乱画帘单。风露堕凄寒。
似绮烟明水,如钩月挂山。柳莺初语晓星残。人袖尚阑干。
忆昔玉山与诚堂,群木耸秀四季芳。窗前古梅弄疏影,帘外丛竹生幽凉。
编篱一桁遮几曲,林花草卉纷丹绿。重慈忽殒北堂萱,惊心岁月风驰促。
羁人转瞬十六年,别归时忆草堂前。值今五月笋争发,低筱透楹高出檐。
谁期咫尺成今古,远闻芳径为荒圃。兰陵三载忆初地,枉逢佳节思南武。
水阁黄梅接雨风,潺湲声杂橹声中。恰才侨寓谋安席,那更移家再挂篷。
我生孩小捐乡宅,早随亲任劳行役。故园归后仅三秋,如何又去家为客。
记梅边款语,槛外论诗,静院无人。短梦凭风过,怅花飞碟瘦,易误芳辰。
冷香尚留残菊,帘卷更销魂。又作弄秋声,梧桐细雨,生怕黄昏。
思君旧吟句,道一样愁怀,共掩闲门。眼底凄凉况,料春晖同恨,珠泪沾巾。
小桥暗通流水,空自约湔裙。但倚遍危栏,悠悠望断日暮云。
石室飞虹壮粤都,玉楼金琯敞名区。岩松栖老千秋鹤,涧草青团九节蒲。
风澄月朗宜莲社,水绿蘋芳似鉴湖。不是玉皇香案吏,谁能到此问蓬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