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唐教坊曲。《碧鸡漫志》卷四:“《脞说》称起于项藉‘虞兮’之歌。予谓后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当时,非也。”双调,有两格,其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此首为第一格。
“背庭”两句怕赏花,并触发怀乡情。“背”,即弃也,这儿引申为“不去”。此言词人不去庭园赏花,是因为怕园中之花被人滥赏而愤而早凋。其实这并非是“花羞坠”,而是人有愁,且惜花也。词人心中愁的是羁旅在外,因秋至而起乡愁,所以词人的心早已不在乎欣赏什么花,而是已飞向群山阻隔的故乡——四明。“小帘”两句,言词人卷起帘子放那明亮的月光入室,室中瞬时由朦胧转为清晰,词人的心境也随之由浓愁减为轻忧。但是,心境刚刚转好,却又因“举头望明月”,两耳闻蛩鸣,使他又添一重怀乡新愁。
“井梧”两句,紧承上片,发挥思乡情。言秋风起,桐叶落,簌簌的落叶声,似那西风烦人的脚步声,在室外徘徊不去。词人羁旅在外,夜闻此声,辗转反侧,更是因离愁别恨而不能成眠。“梦和”两句,言词人即使在睡梦中,也在思念亲人。他说:我们分居两地多像天上的弯弯新月,还不到十五团圆之时。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醒后不能成寐,他索兴披衣起来,踱到室外,见屋檐边蜘蛛正在周而复始地劳碌结网,不禁又联想到自己也与它一样,为生计所迫,在他乡劳碌奔波度日的处境。真是对景伤情,徒添悲伤。据词意此词应是词人早期之作。
鹭鸶各自有食邑,长恐诸侯客子来。一鹭忽追双鹭去,穷追尽处始飞回。
有鸟自南来,情质与众殊。毛羽心矜贵,栖啄意閒都。
众鸟笑其异,去之令之孤。蒿目层霄上,欣随黄鹄徂。
中道黑云蔽,黄鹄不之俱。零落长风下,窜伏依泥涂。
回视归巢燕,恋主色敷腴。微观鸠鸴态,决起竞揶揄。
延颈致鸠燕,自处诚区区。雄鸡昔断尾,冀以全微躯。
鸾凤生今世,苞彩尚可虞。闻弦虽欲坠,铩羽未全输。
幸脱人机蔚,敢辞已交瘏。戢飞今自敛,独立旧难扶。
终思云外鹄,偶忆水中凫。不碍鹍鹏翼,鹍鹏莫怒呼。
不争鸡鹜食,鸡鹜莫交瘉。纷纷枳棘内,矢怀绝觊觎。
观时愧不早,翔集幸终图。
白头放酒太平春,君舞蓑衣我钓纶。可是山人能共闼,山人元是老山人。
亭前春逐红英尽。一钩斜月临妆镜。何事下巫峰。梦迷春睡中。
雨云深绣户。笑里轻轻语。鬓乱晚妆残。教郎恣意怜。
杖头到处是吾家,瓶钵都将挂树桠。趺坐偶然盘石上,不须山鸟更衔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