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乖崖堂

平生乖崖公,及此拜仿像。
凛然风埃外,余子避英爽。
忆公昔正色,抗抡指邪枉。
念当绝其根,所畏日滋长。
晴空轰雷霆,下土走魅魍。
云何廊庙姿,半世江海上。
徒令治郡声,迄今满天壤。
论相危及公,亦岂坐倔强。
嗟哉彼隘俗,利欲扼其吭。
闻公卓绝风,吐舌仍傥怳。
岂知古之人,事业是所养。
临机随手应,如爬适苛痒。
李侯亦高世,希踪自畴曩。
万里见丹青,高堂辟虚敞。
琅琅壁间记,读者兴慕仰。
我来岁云莫,霜林振余响。
叹息重徘徊,题诗诏吾党。
张栻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猜你喜欢
三百六旬有六日,光阴过眼如奔轮。
周而复始未尝息,安得四时长似春。
拒霜红蓼丛,两岸递迎逢。
风雨日易夜,江湖秋似冬。
给观心浩荡,无事梦从容。
不问程途远,诗情节节浓。
常年出入右银台,每怪春光例早回。
惭愧杏园行在景,同州园里也先开。

草际生曙色,林端收暝烟。露花泣啼脸,风叶弹鸣弦。

农家喜铚艾,行歌向东阡。大道无狭邪,平原多稻田。

客行良不恶,敢曰从事贤。

十载襟期利断金,高山无固海无深。忽看凤阙城中会,还似鸡窗梦里寻。

袖底电飞雷焕剑,壁间泉响伯牙琴。休论鉴物知音事,识取悠悠太古心。

今我不乐游西峰,喜有四子来相从。日长古寺风景静,蜀葵始青榴始红。

彭生旧时同游者,每遇游山先跨马。徐生爱山欲留宿,朝见青山独开目。

自云邑城尽原野,颇恨无家傍林谷。陈阮二牛皆少年,陈生家亦近此山。

阮生志不在山水,骑马欲行乃复还。吁嗟汝辈各努力,此身会见生羽翼。

乘风高举或远游,安得久为山人留。他时倘愿骑黄鹄,随我江边伴白鸥。

长镵秋圃自锄荒,望入高山路渺茫。不信爱莲亭子上,有人白日到羲皇。

关关柳幄莺怀友,曳曳花房蝶乞邻。未羡西园冠盖客,稍关南浦别离身。

古县周遭临水涯,中有胜地藏幽奇。
向来墨绶不领略,付与渔樵轻弃遗。
我乘苍螭墨其顶,凭高小筑诛茅茨。
未能隐去学鲁山,且可寻幽如退之。
炊烟百堵共一市,民气稍稍春台熙。
至尊岂为茧丝计,老令恨无桃李蹊。
解衣一浣三年缁,微风碾碎青琉璃。
鱼龙悲啸吹白浪,烟霭吐吞蒙翠微。
湖中一点小君山,谁琢瑶琨圆中规。
朱弦一曲舞冯夷,凌风驾我双凫飞。
远唤古仙笙鹤来,月寒共醉玉东西。
天高可逐霞佩去,儿女牵衣吾未宜。
一官伛偻百僚底,苍髯欲雪将何为。
徘徊在此为五斗,时亦讽诵渊明词。
兹亭信美非我有,梦绕故园还欲归。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龙庭十载不知疲,自恨无才出六奇。欲著涓埃裨海岳,虚名闲誉畏人知。

掘来古镜字模糊,秋雨雷塘宿草枯。拂拭菱华长太息,君王曾照好头颅。

雨后新晴日转西,桑间犹有拙鸠啼。
十分愁意无人管,红蓼黄芦水满溪。

山色入高楼,寒云隔树流。雨来松榻黯,风动薜衣浮。

瓦缶传秋醴,铜壶急夜筹。蛩声杂垆响,偏共到床头。

儒坑兵销长城筑。天下苦秦几上肉。纷纷攘臂争一呼。

淮阴壮士甘穷途。布衣仗剑来都市。亭长晨炊少年訾。

谁知慷慨哀王孙,不在须眉在女子。斩蛇道中老妪哀。

垂钓城下漂母来。君臣遭遇皆奇绝,一知气数一怜才。

䌟絖终日依淮浦。壶飧解劳风尘苦。物色已居滕公先,意气终羞绛灌伍。

一饭殷勤讵望酬。千秋庙貌临清流。我来吊古重惆怅,双双翠羽鸣啾啾。

君不见鸟尽弓藏良将死。皓首功名同白起。长乐受缚谁为怜。

吕后何如漂母贤。

断甲遗琴委故床,思君独旦不成装。花边风起肩谁拥,月里烟销影更凉。

残墨尚明笺上泪,馀膏空落枕前香。翠屏一角栖歌哭,秖恐猿闻也断肠。

又是重阳日,登楼望落霞。与君呼绿酒,犹未见黄花。

霜气分梧叶,砧声聚水涯。一时知己在,何事惜年华。

不易识蓬瀛,凭高望有程。盘根出巨浸,远色到孤城。
隐隐排云峻,层层就日明。净收残霭尽,浮动嫩岚轻。
纵目徒多暇,驰心累发诚。从容更何往,此路彻三清。

旅客听潮发,依微野望中。霞明山吐月,江静水连空。

远岸嘶寒马,晴山叫断鸿。莫挥杨子泪,岐路任西东。

丹青史笔敢虚张,功德巍然轶汉唐。
奠玉五回朝上帝,御楼三度纳降王。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