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后十日竹坪叔招集豫顺堂出观姜西溟书上元宴集诗卷即次其韵敬和

东风吹十日,万户春酣酣。晴红融雪岫,暖绿蒸烟潭。

辛盘味乍饱,花胜头犹簪。玉壶好春色,不醉心奚甘。

折柬招近局,开筵资深谈。论文到千古,日落还停骖。

惜哉玉梅骨,枯枝撑书龛。思与重写照,丹青非我谙。

一尊酹疏影,诗盟差可燖。对酒本当歌,各抒性所耽。

况诸坐中客,博物夸世南。文辞复书翰,五绝兼其三。

昔者昌谷家,愈浉偕来探。心胸罗列宿,赋笔天工惭。

喜招高轩过,酒滴真珠坛。诗成再拜进,双髻垂鬖鬖。

嗟余近弱冠,隅坐心如惔。词华有根柢,经术非扯挦。

幸蒙大匠手,雕镂蛤与蚶。终虑径寸质,席珍其何堪。

春华冀努力,汲古勤开函。直须识三箧,莫便携双柑。

不见培风翼,不见食叶蚕。持此寿臣叔,食报青云贪。

门前新柳色,染衣都成蓝。何当祀九烈,同醉酒一甔。

金鼎燮,字承高,号小岱,秀水人。署临安训导,兼教谕。殉难,赠国子监学录。
  猜你喜欢
马首见盐亭,高山拥县青。云溪花淡淡,春郭水泠泠。
全蜀多名士,严家聚德星。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
辙迹陈家巷,诗书孟子邻。偶来乘兴者,不值草玄人。
契是忘年合,情非累日申。闻君还薄暮,见眷及兹辰。
赠我如琼玖,将何报所亲。
分阃兼文德,持衡有武功。荆南知独去,海内更谁同。
拔地孤峰秀,当天一鹗雄。云生五色笔,月吐六钧弓。
骨格凌秋耸,心源见底空。神清餐沆瀣,气逸饮洪濛。
临事成奇策,全身仗至忠。解鞍欺李广,煮弩笑臧洪。
往昔逢多难,来兹故统戎。卓旗云梦泽,扑火细腰宫。
铲土楼台构,连江雉堞笼。似平铺掌上,疑涌出壶中。
岂是劳人力,宁因役鬼工。本遗三户在,今匝万家通。
画舸横青雀,危樯列彩虹。席飞巫峡雨,袖拂宋亭风。
场广盘球子,池闲引钓筒。礼贤金璧贱,煦物雪霜融。
酒满梁尘动,棋残漏滴终。俭常资澹静,贵绝恃穹崇。
唯要臣诚显,那求帝渥隆。甘棠名异奭,大树姓非冯。
自念为迁客,方谐谒上公。痛知遭止棘,频叹委飘蓬。
借宅诛茅绿,分囷指粟红。只惭燕馆盛,宁觉阮途穷。
涣汗沾明主,沧浪别钓翁。去曾忧塞马,归欲逐边鸿。
积感深于海,衔恩重极嵩。行行柳门路,回首下离东。
明霞烘透春机杼。春在明霞多处。我是有诗渔父。一梦秦天古。
柳枝巷陌深朱户。墙外风流一树。十五年来凝伫。弹尽胭脂雨。
绿树成阴后,群芳稍歇时。谁将新濯锦,挂向最长枝。
卷箔香先入,凭栏影任移。赏频向酒渴,吟苦怕霜髭。
架迥笼云幄,庭虚展绣帷。有情萦舞袖,无力罥游丝。
嫩蕊莺偷采,柔条柳伴垂。荀池波自照,梁苑客尝窥。
玉李寻皆谢,金桃亦暗衰。花中应独贵,庭下故开迟。
委艳妆苔砌,分华借槿篱。低昂匀灼烁,浓淡叠参差。
幸植王宫里,仍逢宰府知。芳心向谁许,醉态不能支。
芍药天教避,玫瑰众共嗤。光明烘昼景,润腻裛轻rG.
丽似期神女,珍如重卫姬。君王偏属咏,七子尽搜奇。
女墙官柳遍啼鸦,小阁临风卷幔斜。
笑指孩儿桥下水,雨晴漂出满城花。
休休休歇歇,休休歇歇无分别。
千般要妙万般玄,只是教人各休歇。
既能休,复能歇,
一切情缘皆断绝。饥餐渴饮困时眠,
万死千生没交涉。古圣贤,
及明哲,一性绵绵周浩劫。
光明相照合真空,休歇之余更无别。
地狱种,作冤业,
六识炽然如火热。立我争人昧休歇,
甘受碎身并拔舌。休与歇,
真口诀,无愚无智无工拙。
从上师真只恁修,不遇知心谁肯泄。
休非休,歇非歇,
大用现前无扭捏。主张元化绝形踪,
囊括虚空超起灭。亦无休,
亦无歇,歇歇休休皆强说。
欲知真歇与真休,一轮皎洁中秋月。

钓竿青漓漇,钓饵一何芬旨且肥。小鱼疾走不敢回顾,大鱼施施来。

大鱼恒苦饱,小鱼恒苦饥。大鱼既失故,小鱼施施去。

乃不知东有属玉鵁鶄,西有鸥与鹭。

北苑灵芽天下精,要须寒过入春生。
故人偏爱云腴白,佳句遥传玉律清。
衰病万缘皆绝虑,甘香一味未忘情。
封题原是山家宝,尽日虚堂试品程。

明春杏花人满头,今年且占木稚秋。老夫醉写龙门罢,閒看盆鱼自在游。

天地难逃一个真,鸢鱼随处露精神。子思原有胸中活,吃紧高谈为后人。

盘盘十二曲,石岭瘦峥嵘。脚底有平地,何人险处行。

丹崖赤壁石岩岩,明月梅花结此龛。诸葛庐中龙待雨,渊明门外柳堆岚。

清溪炼法还堪伍,白酒传杯已过三。多少谢情吟不尽,松梢千丈耸山南。

露滴寒蛩咽,风高枕簟凉。归心凭短梦,一夜几还乡。

芙蓉未拆桂香浮,落日西风雁过楼。
一雨空阶深夜滴,十分秋是十分愁。

文书堆里形骸苦,竹木阴中日月閒。

淑气催冰泮,晴光着柳丝。草青前夜雨,花发去年枝。

日暖莺声呖,风酣燕影迟。子臣当道泰,寸草报春私。

山雨悬春树,江春入郡楼。人家依岸转,河水抱城流。

自信干时拙,谁含作赋愁。烟波时极目,吾意在沧洲。

睡起帘栊静。□金铺、春帏半卷,宝香烟冷。门外落花风不定。糁糁乱红堆径。谁唤做、春愁如病。零乱云鬟慵梳掠,傍菱花、羞对孤鸾影。情易感,恨难醒。沙边柳外当时景。记分携、离筵乍阕,去帆初整。尽举棹歌和泪听。云淡水寒烟暝。空怆望、楼高天迥。犹未归来何处也,日长时、不念人孤另。书谩写,雁谁倩。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 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秦武阳 一作:秦舞阳)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 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