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意看,这首词的主人公应是一位妇女。起句“人影窗纱”,点明她看见窗纱上映出人影。“是谁来折花?”她心里想,这是谁来折花呢?她没有怀疑这人会来干别的,首先想到的是来折花,则她爱花之心切,便可想而知。既然爱花,尤其爱自家的花,当然要护花而不愿让人攀折。但她转而又想,虽然不知来折花的是谁,可既来折花,想必也爱花,“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那就“折则从他折去”吧。况且“知折去、向谁家?”如果送到爱花、惜花的人家,岂不是花得其所、花得其人了吗。上片,写发觉折花人时的思想活动。
下片承前,写交代折花人折、插的具体方法。这时,女主人干脆发话了:“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她告诉折花人,靠近屋檐边的花枝最好,折时要把手伸得高些。从这番话中可知,女主人对家中的花枝多么熟悉;生怕别的花枝被损害,又是多么怜爱。及至折花人折完花即将离去时,女主人还向折花人说道:“须插向,鬓边斜。”言这些好花最适合美人插戴,“花面交相映”,方能相得益彰。只是戴的时候,要斜着插在鬓边,才更显得别有风韵。女主人交代别人如此插法,则表明她自己必然是这样插惯了的,是非常欣赏这种插法的。
这首词反映了妇女爱花、爱美的思想和表现,写得极有层次:从“见影”到“猜想”,到“发言”;女主人和折花人由对立(一防一折)到统一(女主人同意折花人折花,并告诉他什么地方花好,怎样来折,怎样去插)。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首短词中先后用了7个“折”字。其实,这是词人有意这样安排的。在中国诗歌领域的创作中,运用“重复”这一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复沓美,是屡见不鲜的。单以词而论,如王观的《卜算子》下片“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便是明证,四句中便用了三个“春”字。
这是一首极有韵味的小令。词人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件小事的描述,反映了他的近乎童心的情趣。辛弃疾《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下片云:“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中闲看。”两首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有颇异其趣的一面:都表现了作者某种童心未泯、热爱生活的情趣,但一是单纯的旁观者,一是积极的参与者,就富有人情味一端而言,此词更能贴近生活,因而更能引人入胜。通首皆用通俗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更使作品写得异乎寻常的生动活泼。
大隐在朝市,小隐在林泉。云台多少名将,肯羡钓台闲。
画图一丘一壑,伴侣一筇一笠,一剑倚青天。共识好才子,自署作粗官。
谪文星,传草圣,證诗禅。放衙无事,花下时藉绿荫眠。
或鼓霜宵铁马,或跨长川赤鲤,眷属尽神仙。比似赵清献,寄兴七条弦。
学书欲何为,坐使百事废。规规摹古人,久之意不快。
冥追愈向上,聊以避前辈。人云似某某,窃用引为愧。
虽古亦犹人,面目那可对。作真不如草,稍悟竟奚异。
谁能起自运,写此盖世气。每奇王介甫,下笔风雨至。
聊为宋仲温,千纸勿惜费。
鲁阳关外晓闻笳,官柳千行雪满沙。想得高斋人睡足,城头吹笛落梅花。
神仙亦时有,公子间时无。公子世岂无,不如公读书。
神情俊朗自仙骨,清淑之气钟扶舆。娟娟夜月明瑶瑜,灿灿秋水涵芙蕖。
既不爱臂鹰逐兔驰飞菟,又不喜杨花扑帐斟流酥。
心之所乐者,左置史,右列图。笔床茶灶胜具俱,衣冠文物来群儒。
清宵管弦罢歌舞,白昼翰墨供欢娱。列职于春官,复能以礼乐致主于唐虞。
主上眷顾桓渠渠,功臣世胄有如此。风雨乔木清敷腴,公子可谓间世无。
且闻有巙山,乃是公所居。清泉白石日辉洁,幽花野草春扶疏。
山中桃李亦仙品,风月迥与人间殊。公犹神仙山蓬壶,惟公与山闻京都。
蹇予抱大拙,来此亦已久。既不能弹铗干田文,又不能学求齐以吹竽。
世尚誇诈吾迂阔,吾笃信义人浮虚。凿圆枘方,龃龉不相入。
旦夕惟有食破砚,迩来冰冻砚亦枯。然亦甘崎岖,乐此无怨吁。
进退必以正,求为圣人徒。闻公高谊压千古,所以愿曳侯门裾。
其足非趑趄,其口非嗫嚅,其诗非狂亦非谀。尝闻昌黎言,以为古来王公布衣前后常相须。
乃可千载垂名誉,吾意若此公踌躇,遇与不遇天何如?
自昔闽多士,吾宗世有人。共闻两孝子,永慕百年亲。
僾若音容在,巍然栋宇新。秋筵仍几杖,温鼎自淳珍。
草娱称觞地,花迎戏綵辰。流芳变春雨,精思动秋旻。
风教关民俗,文章藉史臣。声诗播休美,正为盛时陈。
参差郁佳丽,合沓纷可怜。蔽亏千种树,出没万重山。
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下刻蟠龙势,矫首半衔莲。
旁为伊水丽,芝盖出岩间。复有汉游女,拾羽弄馀妍。
荣色何杂揉,缛绣更相鲜。麇麚或腾倚,林薄杳芊■。
掩华终不发,含薰未肯然。风生玉阶树,露湛曲池莲。
寒虫悲夜室,秋云没晓天。
梦渴醒来赋楚骚,纷红骇绿未全销。樽空鹦鹉杯犹在,歌罢玕琪树尚摇。
夜久月方临石上,云低雨不到山椒。平泉池馆吾无分,栗里徵君或可招。
嫩寒纤雨依微,晚妆怯倚帘帏薄。鸭垆翠袅,猩瓶红湿,芳心遐托。
脂点黏唇,波痕浸腕,一枝柔约。乍生绡细展,闲愁淡扫,春色在眉山著。
韵事而今寂寞,恰香闺、占将清乐。金钗度曲,乌丝写艳,流霞递酌。
断梦湘南,软尘燕北,同嗟栖泊。看东风渐老,幽娥素绢,肯忘前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