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人影窗纱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人影映上窗纱,原来是:有人来摘花。折花,让他随便折吧!不要管——她摘了花去谁家!
告诉她:屋檐边那一枝,是最好的花,折的时候,折高一点;戴的时候,要在鬓边斜插。
注释
人影窗纱:倒装句,谓纱窗映现出一个人影。影,这里活用作动词,映照影子的意思。
从:听随,听任。
向:到。
檐(yán)牙:屋檐上翘起如牙的建筑物。杜牧《阿房宫赋》:“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鬓(bìn)边斜:斜插在两鬓。

赏析

  从词意看,这首词的主人公应是一位妇女。起句“人影窗纱”,点明她看见窗纱上映出人影。“是谁来折花?”她心里想,这是谁来折花呢?她没有怀疑这人会来干别的,首先想到的是来折花,则她爱花之心切,便可想而知。既然爱花,尤其爱自家的花,当然要护花而不愿让人攀折。但她转而又想,虽然不知来折花的是谁,可既来折花,想必也爱花,“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那就“折则从他折去”吧。况且“知折去、向谁家?”如果送到爱花、惜花的人家,岂不是花得其所、花得其人了吗。上片,写发觉折花人时的思想活动。

  下片承前,写交代折花人折、插的具体方法。这时,女主人干脆发话了:“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她告诉折花人,靠近屋檐边的花枝最好,折时要把手伸得高些。从这番话中可知,女主人对家中的花枝多么熟悉;生怕别的花枝被损害,又是多么怜爱。及至折花人折完花即将离去时,女主人还向折花人说道:“须插向,鬓边斜。”言这些好花最适合美人插戴,“花面交相映”,方能相得益彰。只是戴的时候,要斜着插在鬓边,才更显得别有风韵。女主人交代别人如此插法,则表明她自己必然是这样插惯了的,是非常欣赏这种插法的。

  这首词反映了妇女爱花、爱美的思想和表现,写得极有层次:从“见影”到“猜想”,到“发言”;女主人和折花人由对立(一防一折)到统一(女主人同意折花人折花,并告诉他什么地方花好,怎样来折,怎样去插)。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首短词中先后用了7个“折”字。其实,这是词人有意这样安排的。在中国诗歌领域的创作中,运用“重复”这一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复沓美,是屡见不鲜的。单以词而论,如王观的《卜算子》下片“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便是明证,四句中便用了三个“春”字。

  这是一首极有韵味的小令。词人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件小事的描述,反映了他的近乎童心的情趣。辛弃疾《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下片云:“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中闲看。”两首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有颇异其趣的一面:都表现了作者某种童心未泯、热爱生活的情趣,但一是单纯的旁观者,一是积极的参与者,就富有人情味一端而言,此词更能贴近生活,因而更能引人入胜。通首皆用通俗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更使作品写得异乎寻常的生动活泼。

创作背景

  对于这首词,有人以为“绝对不可能那么简单就写‘折花’这件事”.而是有所寄托的。据此认为:“此词,可能创作于南宋恭帝被掳北去,宋端宗在福州、潮州等处建立小朝廷之时。”写的是“人们传说有官府来请他出去做官的事情”,这首词就是他对这种传说的回答。
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 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彊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猜你喜欢
苒苒渭滨族,萧萧尘外姿。
如能乐封殖,何必醉中移。

日三百颗沃馋涎,肘后丹方勿浪传。晚与放翁争旷达,荔枝颠向海棠颠。

北山峨峨香拂拂,翠涨青奔势巉崒。赤松君宅在其中,
紫金为墙珠作室。玻璃门外仙獓睡,幢节森森绛烟密。
水精帘卷桃花开,文锦娉婷众非一。抚长离,坎答鼓。
花姑吹箫,弄玉起舞。三万八千为半日,海涸鳌枯等闲睹。
爱共安期棋,苦识彭祖祖。有时朝玉京,红云拥金虎。
石桥亦是神仙住,白凤飞来又飞去。五云缥缈羽翼高,
世人仰望心空劳。

我穷初不为能诗,笑杀吹竽滥得痴。莫向人前浪分雪,世间真伪有谁知。

噫嗟五大洲,立教几教皇?惟佛能大仁,首先唱天堂。

以我悲悯心,置人安乐乡。古分十等人,贵贱如画疆。

惟佛具大勇,自弃铜轮王。众生例平等,一律无低昂。

罪畏末日审,报冀后世偿。佛说有弥勒,福德莫可当。

将来僧祇劫,普渡胥安康。此皆大德慧,倾海谁能量。

古学水火风,今学声气光。辩才总无碍,博综无不详。

独惜说慈悲,未免过主张。臂称穷鸽肉,身供饿虎粮。

左手割利刃,右手涂檀香。冤亲悉平等,善恶心皆忘。

愈慈愈忍辱,转令身羸尪。兽蹄交鸟迹,一听外物戕。

人间多虎豹,天上无凤凰。虎豹富筋力,故能恣彊梁。

凤凰太文彩,毛羽易摧伤。惟强乃秉权,强权如金刚。

吁嗟古名国,兴废殊无常。罗马善法律,希腊工文章。

开化首埃及,今亦归沦亡。念我亚细亚,大国居中央。

尧舜四千年,圣贤代相望。大哉孔子道,上继皇哉唐。

血气悉尊亲,声名被八荒。到今四夷侵,尽撤诸边防。

天若祚中国,黄帝垂衣裳。浮海率三军,载书使四方。

王灭镇象主,鬼族驯狼㬻。归化献赤土,颂德歌白狼。

共尊天可汗,化外胥来航。远及牛贺洲,鞭之如群羊。

海无烈风作,地降甘露祥。人人仰震旦,谁侮黄种黄?

弱供万国役,治则天下强。明王久不作,四顾心茫芳。

里湖幽寂外湖泓,山光蒙密水光明。尔我扁舟湖泛泛,歌舞千场月盈盈。

湖心不管歌舞事,月色能兼尔我情。情钟我辈自歌乐,淘泻岂必竹丝声。

驱马西行剑阁开,即今重见勒铭才。吟秋月照三巴水,吊古风生八阵台。

洛中金界通西域,叠嶂相连兴无极。画图浓淡自天开,涧树岭云真水墨。

宦侣羁人随胜缘,颇同怀抱异筋力。题名绝崖能定心,指顾泬寥临叵测。

为爱此泉今复来,遮莫阴晴皆有得。素弦倒写半天声,白练长悬太古色。

松亭坐赏清吾神,衰年后游焉可频。黄叶杂苔秋寂寞,樽前不遇桃花春。

来时风雨迎,去时风雨送。山灵未必忌诗狂,何阻跻攀访仙洞。

老衲鸣钟车马归,人间几夜卢岩梦。

丹枫萧瑟倚重楼,回首金闺忆旧游。片月常悬蓬岛梦,尺书几隔雁门秋。

新传谑笑还多少,旧和歌声可记不。亦有行踪君莫问,三年渔猎海西头。

白日正中时。
天下共明光。
北园有细草。
当昼正含霜。
乖荣顿如此。
何用独芬芳。
抽琴为尔歌。
弦断不成章。

庭户无尘杂,轩楹净埽除。炉烟消晚坐,帘日照晨梳。

清逸吟边兴,骞腾醉里书。时看问奇者,来觅子云居。

稽古神文焕,中兴武烈光。
挈图亲授子,体道妙为皇。
万乘隆尊养,千龄甫寿康。
龙湖俄趣驾,遽返白云乡。

琅玕百尺俯清流,直干凌云耐素秋。六琯已裁鸣凤律,一竿还上钓鱼钩。

飘飖志适烟霞迥,欸乃歌长水石幽。远浦澄潭随所适,此身何似到瀛洲。

会景亭高石作层。

歌舞教成王谢宅,百年华屋几人居。
岂无藤葛垂阴地,女转缫车儿读书。
郗家庭树下,几度醉春风。今日花还发,当时事不同。
流言应未息,直道竟难通。徒遣相思者,悲歌向暮空。
长策胸中不复论,荷衣蓝缕闭柴门。
当时汉祖无三杰,争得咸阳与子孙。

稻香菱熟自年年,君是山中快活仙。白眼几人今醉矣,青山千载故依然。

蛟龙得势云垂地,海马腾空面接天。翘首行吟归歌晚,不胜秋思夕阳边。

数声离雁下寒汀,世事相看散野萍。入水苦匏思共济,望秋蒲柳感先零。

忧心满似将圆月,旅鬓疏同避晓星。独洁糈粻候槎影,美人空自隔沧溟。

白首老人纫永日,青裙幼妇馌田间。那知红袖青楼女,帐煖销金倚玉山。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