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 其二

平时峥嵘想,局蹐在城郭。言登诸峰胜,幽情散寥廓。

焉能乘海桴,终期老丘壑。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猜你喜欢

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
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

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
黄犊归来莎草阔,绿桑采尽竹梯闲。

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
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

仲尼一旅人,吴楚据南面。
不知千载下,究竟谁贵贱。
道著明朝分袂。早眉头攒翠。不言不语只偎人,满眼里、汪汪地。
向道不须如此。转吞声饮气。一团儿肌骨不禁春,甚有得、许多泪。

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

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正御沟、春水溶溶。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
到如今、馀霜鬓,嗟前事、梦魂中。但寒烟、满目飞蓬。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细声蚯蚓发银瓶,拥褐横眠天未明。衰鬓镊残攲雪领,壮心降尽倒风旌。

自称丹灶镊铢火,倦听山城长短更。闻道床头惟竹几,夫人应不解卿卿。

六旬谁把小名呼?阿姊还能认故吾。
见面恍疑慈母在,徐行全赖外孙扶。
当前共坐恍如梦,此后重逢事恐无。
留住白头谈旧话,千金一刻对西湖。

壁水桥通别是天,瀛洲东望亦登仙。馆中群士有同辈,天下此官无剩员。

坐拥图书消暇日,梦随冠盖入新年。班行旧会今稀少,莫怪相过意惘然。

浙东文献裔,吾见忠文孙。读书金华郡,结屋齐山村。

举头瞰青嵓,俨若先公存。文章与节义,实并兹嵓尊。

齐山乃支派,拱立如诸昆。景行在瞻仰,极力穷攀援。

藏修三十载,献策承明门。上书乞乡校,奉祀修蘋蘩。

铨曹不为覆,告谕复且温。幽怀耿中夜,梦与山灵言。

松楸我庐墓,桑梓我田园。烟云护我扉,风月主我轩。

吾方效王事,再拜酬深恩。终焉丘壑心,不愧鹤与猿。

山灵辴然去,梦觉日已暾。朅来登我堂,感我思欲鶱。

卓哉先贤后,典刑我所敦。斯文孰砥柱,浩荡狂流奔。

老成不可作,此意更谁论。

日落红练净,山近空翠滴。争枝鸟未栖,闭户人先息。

孤坐明月中,寒光入胸臆。衣润毛骨冷,万劫尘土涤。

谁知茅檐下,我独对姑射。

雾气澒濛水气蒸,上与寒日争昏明。江心有船不可见,惟闻咿哑摇橹声。

下车无人逢凛冽,横贯霜空风有力。大千尘界曙钟声,第一江山残月色。

烟树微茫尘非梦,鱼龙浩渺喧仍寂。羌无陈迹影兴亡,只有空明出寒碧。

卧庵老僧几何岁,梵呗多生曾未息。平生误记稼轩词,曹蹶刘颠事历历。

濯石淋沙不自劳,抉光挑屑甚幺麽。
世间有客能胠箧,比尔元来得校多。

茅庐抱膝正长吟,忽际风云许与深。草昧每存兴汉计,艰危肯负托孤心。

出师表在垂天地,八阵图存慨古今。欲问祠堂何处是,锦官城外柏森森。

唤雨苍鸠罢,山高云更隮。
泥深妨著屣,水足有扶犁。
索酒无同饮,哦诗只自题。
小窗回午梦,邻舍一声鸡。

与世相疏行路难,不禁尘土便思山。山中独念故人远,雪舞清声窗竹闲。

断井冰胶汲水痕,炊烟三两不成村。客嫌南语呼难应,门对西风火不温。

白月荒途深夜柝,黄沙野菜杂蔬盆。耳边俄觉秋涛卷,卧听驽骀龁草根。

林卧真吾惬,芳菲况夏园。种桃临甃碧,架蓏缀门繁。

野雀驱虫下,山蜂抱叶翻。相关幽事足,谁复梦乘轩。

锦纵只拟情方昵,绣袜那知祸已成。
自古覆车循一辙,哲王宁不玷聪明。
石里藏金谁辨别,游人但见藓痕斑。
却被石人窥得破,铁船载入洞庭山。
爱日明朝至,寒云此夕同。
预知鸦啄雪,先验鸟呼风。
乡国追随外,年华感叹中。
清愁将浊酒。斟酌并成空。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