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乌府何缘著佞臣,紫皇亲擢得斯人。金丹半粒回元气,玉宇崇朝作好春。
不惜孤身轻一叶,坐令九鼎重千钧。万牛回首求梁栋,未要沱江理钓缗。
名花坐对嫣然,玉杯满泛休停手。相府风光,帝城春色,可人依旧。
真是天香,堪称国色,群芳魁首。喜夜深、银烛高烧,问红妆艳质,曾如否。
檐外渐移星斗。况今夕、月明如昼。雀锦屏开,麟袍座列,朱衣庭走。
占断人间,梨园法曲,黄封御酒。愿年年、共赏霖雨堂中,放歌为寿。
回风陷日天如梦,流曲川平暮尘涌。行人马嘶古道傍,离离禾黍旌旗动。
杀气腾凌古战场,前啼鸺鹠后鹙鸧。降将云台曾未闻,三边侠骨空自香。
岂知到海泾渭血,寒潮不上天山雪。井底蛙声竟何在,十万游魂哭夜月。
满地閒花落新愁,至今河汉皆东流。同入蒲城化为碧,仙人掌上芙蓉色。
秦山几千仞,翠入蓬莱城。城中望山色,明暗分阴晴。
老夫散策山前路,为爱看云不归去。仰看惊怪鹭飞来,回头忽见云生处。
崦中孤起如炊烟,乘风腾上苍厓巅。厓巅宿云喜迎接,横空一幅兜罗绵。
天风吹散银千缕,淡处是烟浓是雨。云师拗怒不肯回,露出峰头尺来许。
一雨三日溪水肥,老夫欲归不成归。云师知我惨不乐,故出小谲相娱嬉。
老夫作诗一笑领,举袖收云散空迥。倚松绝叫山下人,仰看云峰起山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