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安郡后池绝句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翠菱掩露青萍绿透一池锦水,夏莺歌喉婉转嬉弄蔷薇花枝。
整日无人来观赏这细雨景色,只有鸳鸯相对洗浴红色羽衣。
注释
齐安郡:即黄州。唐代在天宝年间曾改州为郡。
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三角形,叶柄有气囊,夏天开花,白色。浮萍: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叶扁平,呈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下生须根,花白色。绿:此处作动词用,使动用法。锦池:即题中的“齐安郡后池”。
啭(zhuàn):指鸟婉转地鸣叫。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可供观赏。南朝梁江洪《咏蔷薇》:“当户种蔷薇,枝叶太葳蕤。”
尽日:犹终日,整天。《淮南子·泛论训》:“尽日极虑而无益于治,劳形竭智而无补于主。”
鸳鸯:鸟名。似野鸭,体形较小,为中国特产珍禽之一。旧传雌雄偶居不离,古称“匹鸟”。《诗经·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毛传:“鸳鸯,匹鸟也。”红衣:指鸳鸯的彩色羽毛。宋祖可《菩萨蛮》词:“鸳鸯如解语,对浴红衣去。”

赏析

  这是一首画面优美、引人入胜的小诗。它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座幽静无人的园林,在蒙蒙丝雨的笼罩下,有露出水面的菱叶、铺满池中的浮萍,有穿叶弄花的鸣莺、花枝离披的蔷薇,还有双双相对的浴水鸳鸯。诗人把这些生机盎然、杂呈眼底的景物,加以剪裁,组合成诗,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清幽而妍丽的画图。诗的首句“菱透浮萍绿锦池”和末句“鸳鸯相对浴红衣”,描画的都是池面景,点明题中的“后池”。次句“夏莺千啭弄蔷薇”,描画的是岸边景。这是池面景的陪衬,而从这幅池塘夏色图的布局来看,又是必不可少的。至于第三句“尽日无人看微雨”,虽然淡淡写来,却是极为关键的一句,它为整幅画染上一层幽寂、迷朦的色彩。句中的“看”字,则暗暗托出观景之人。四句诗安排得错落有致,而又融会为一个整体,具有悦目赏心的美感。

  这首诗之使人产生美感,还因为它的设色多彩而又协调。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指出“摛表五色,贵在时见”,并举“《雅》咏棠华,或黄或白,《骚》述秋兰,绿叶紫茎”为例。这首绝句在色彩的点染上,交错使用了明笔与暗笔。“绿锦池”、“浴红衣”,明点绿、红两色:“菱”、“浮萍”、“莺”、“蔷薇”,则通过物体暗示绿、黄两色。出水的菱叶和水面的浮萍都是翠绿色,夏莺的羽毛是嫩黄色,而初夏开放的蔷薇花也多半是黄色。就整个画面的配色来看,第一句在池面重叠覆盖上菱叶和浮萍,好似织成了一片绿锦。第二句则为这片绿锦绣上了黄鸟、黄花。不过,这样的色彩配合也许素净有余而明艳不足,因此,诗的末句特以鸳鸯的红衣为画面增添光泽,从而使画面更为醒目。

  这首诗还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手法。它所要表现的本是一个极其静寂的环境,但诗中不仅有禽鸟浴水、弄花的动景,而且还让蔷薇丛中传出一片莺声。这样写,并没有破坏环境的静寂,反而显得更静寂。这是因为,动与静、声与寂,看似相反,其实相成。王籍《入若耶溪》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句,正道破了这一奥秘。

  这首诗通篇写景,但并不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景中自有人在,自有情在。三、四两句是全篇关目。第三句不仅展示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而且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其百无聊赖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句中说“看微雨”,其实,丝雨纷纷,无可寓目,可寓目的应是菱叶、浮萍、池水、鸣莺、蔷薇。而其人最后心目所注却是池面鸳鸯的相对戏水。这对鸳鸯更映衬出看雨人的孤独必然使他见景生情,生发许多联想、遐想。可与这首诗参读的有焦循《秋江曲》:“早看鸳鸯飞,暮看鸳鸯宿。鸳鸯有时飞,鸳鸯有时宿。”两诗妙处都在不道破注视鸳鸯的人此时所想何事,所怀何情,而篇外之意却不言自见。对照两诗,杜牧的这首诗可能更空灵含蓄,更有若即若离之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之时,时间在在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四月至会昌四年(844年)九月之间。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你喜欢
明镜出匣时,明如云间月。一别青春鉴,回光照华发。
美人昔自爱,鞶带手中结。愿以三五期,经天无玷缺。
贤王驷马退朝初,小苑三春带雨馀。林沼葱茏多贵气,
楼台隐映接天居。仙鸡引敌穿红药,宫燕衔泥落绮疏。
自叹平生相识愿,何如今日厕应徐。
百尺丰堂汶水滨,鲁侯清燕此逡巡。
溪寒素砾偏宜月,壁莹黄金不受尘。
引客笙歌素处是,赏心花木四时新。
未应久作林泉生,天子今思旧学臣。

今夕何夕夜未央,天寒拥炉更漏长。缩肩环坐有饥色,呼童取芋灰为塘。

蹲鸱得火良易熟,脱落皮毛如紫玉。迭煨迭进争相先,笑语颇喧知实腹。

锦里先生亦不贫,家园收拾动千斤。凶年自可活妻子,美好不减岷江滨。

邺侯昔游衡岳左,懒瓒食馀贻半个。我今归去隐家山,岂复从人觅残颗。

臞儒奉养亦已微,一饱便吟煨芋诗。君不见齐公夜半意不嗛,易牙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

蜗角斗争,左触右蛮,一战连千里。君试思、方寸此心微。总虚空、并包无际。喻此理。何言泰山毫末,从来天地一稊米。嗟小大相形,鸠鹏自乐,之二虫又何知?记跖行仁义孔丘非。更殇乐长年老彭悲。火鼠论寒,冰蚕语热,定谁同异。
噫。贵贱随时。连城才换一羊皮。谁与齐万物?庄周吾梦见之。正商略遗篇,翩然顾笑,空堂梦觉题秋水。有客问洪河,百川灌雨,泾流不辨涯涘。於是焉河伯欣然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渺沧溟、望洋东视。逡巡向若惊叹,谓我非逢子。大方达观之家未免,长见犹然笑耳。此堂之水几何其?但清溪、一曲而已。

六十馀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

小院飞花尽,看一畦寒菜,争弄晴色。点染馀春,共水边藻荇,陇头麰麦。

路转野棠隔,似刺绣、缕金交织。已遍开、万紫千红,休怪蝶衣无力。

漫忆,沟塍溜碧,记匝地榆钱,忙到寒食。美景匆匆,任翻阶芍药,画栏烟幂。

叱犊横箫笛,醉又醒、罗衫风逼。笑有人、绮阁深深,那会相识。

驱车赴近局,卯饮日西斜。欢然多笑言,归眠眩空花。

云霞千朱门,晏晏转岁华。何门寂寞宅,载酒思侯芭。

地岂逃名隐,园因涉趣来。凿池开岛屿,坐石刓莓苔。

衣冷浸江色,杯香袭野梅。总于尘境远,俯仰得悠哉。

石渠承雨作流泉,中有参差荇菜牵。花近飞觞鱼骇逝,柳低步障燕随穿。

红尘朝路常参吏,清昼斋居几劫仙。但乞会稽寻贺监,酒船一棹水中天。

百年心事两眉头,生死闾阎系戚休。
浩荡中流无砥柱,乘风涨浪舞鲸鳅。

飞挽地僵仆,海运天翻波。圣皇制国计,全功在漕河。

河水亦有竭,民力岂云多。榜卒晨告痡,及暮靡啸歌。

妻孥终岁别,生死在网罗。去年千里赤,十室九蓬科。

骨肉且相食,他人将若何。根蠹花不实,生理宁有他。

君子秉明德,调剂使平和。干禄有恺悌,刚柔无僣差。

如何民物遂,国祚同无涯。

春楼梦,日日记凝眸。偶为昼眠常掠鬓,多应酒病不抬头。

何苦放帘钩。

六鳌双凤颂声兴,火树银花丽句称。争意元宵有生面,雪山坳里上春灯。

前峰后峰雪模糊,东村西村春有无。快雪时晴入佳想,况复见此关山图。

关山迢递相联属,玉洁珠光眩人目。扶桑飞上金毕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野桥行遇路三叉,青旗插檐沽酒家。驱驴倦客得少憩,怅望远道还咨嗟。

诗翁好事常起早,天寒秪恐梅花老。柴门时有故人来,阶下白云须用扫。

此图一日落尘寰,笔法依希荆与关。人生远游固云乐,何似在家长看山。

我本识字耕夫耳,占祥便作丰年喜。田园归隐会有时,麦饭饱餐茅屋底。

潇洒锦里园,寒梅竞芳芬。琼花却素月,瑶圃讵足云。

风携落花起,送香天亦闻。之子商岩英,赏弄遗人群。

倚梅简玉经,坐石刷幽云。閒领天瓢浆,劝花就微醺。

花似解人意,何以答殷勤。为君结佳实,策彼金鼎勋。

言谢李与桃,灼灼亦何劳。

一番凉意梧桐雨。流莺飞入帘深处。灯背小屏风。玉阶啼暗虫。

漏残秋梦短。那更闻新雁。消尽水沉香。客愁今夜长。

桥横飞涧上崔嵬,涧瀑千寻吼怒雷。
五百声闻看不破,至今活葬在岩隈。
万木森秋晃碧宫,灵霞栖断憬晨钟。
道人志矣黄庭界,心眼惊旧天柱峰。

欲向扶桑早持弓,滔滔海水日仍东。每登广武怜余子,莫遣高阳溷乃公。

大海岂容隤蚁穴,荒天真见凿鸿濛。局中惨淡经营日,不信旁观有异同。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