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流淌着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独得意趣。尤其是诗中的盘石、泉水、垂杨、春风、落花,似通人意,杨柳拂杯,春风送花,各尽其能,纷纷为诗人的逸乐助兴。自然景物的灵动和谐,使诗意变得活跃跳动,闪现着智性的光辉。诗的前两句写盘石临水、杨柳拂杯,已是可爱之至,而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末尾两句以问答和猜测的语气抒情遣意,耐人咀嚼回味。泉水激石、垂杨拂杯、春风送花,都在无意之间,“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自然万物生灭变换,各随其宜,各得其所,是生动形象的禅理论。
诗人善于剪裁生活中的某些片段,作为诗歌的素材,往往味外有味,感人至深。这首诗可谓“诗中有画”。磐石如席,春风习习,花片飞舞在岸边垂杨巨石只畔,这是多么美丽的春归图。绿杨飘拂,高举酒杯,临泉吟诗,这是一种多么高雅的情趣。
诗人把这美丽的图画和高雅的情趣,熔铸在一个画面上。情景上,令人为之神往;技巧上,令人为之叫绝。特别是结尾两语,似浮泛,实空临,使人徐徐得到一种清新秀丽的艺术享受。
落日斜明挂树瓢,下方城郭去人遥。青山过雨僧深定,门外云封独木桥。
高堂有阿母,日夕层楼间。抚我不离膝,慈训日以娴。
齐肩得予弟,嬉戏承欢颜。生女亦如儿,同此顾复艰。
儿生能反哺,尚有莱衣斑。女生终辞家,去去何时还。
天雨零花谩积堆,梨花庭院亦轻猜。美人剩有山阴兴,中夜何妨带月来。
西厢寄寓娇滴滴小红娘,恶狠狠唐三藏。消磨灾障,眼抹张郎。
便将小姐央,说起风流况。母亲呵怕女孩儿春心荡,百般巧计关防;
倒赚他鸳鸯比翼,黄莺作对,粉蝶成双。
都人望春信,顽阴尚凝寒。白日惨无光,污泥几时乾。
有客束书卷,仓忙出长安。问之笑不答,但云报恩难。
无由絷马足,把袂徒相看。浮云亦易散,离筵勿辛酸。
今朝且痛饮,别后仍加餐。
梅花村墅里,三间屋,一带短篱遮。见杜老堂成,满阶驯雀,蒋生径启,几树藏鸦。
更兼有,松间堪抱膝,柳下好停车。有客来时,三杯桑落,无人到处,一径桐华。
道先生隐者,好裁成芰服,买就渔艖。更觉神清秋水,骨秀烟霞。
任世上浮沉,风飘耳畔,人间得失,絮落天涯。笑指华胥古道,这是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