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时得憩圆庵,有客禅机不在谈。妙乐佳名人不会,府中无事昼潭潭。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辟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 “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
千门霁色日曈昽。暖融融。似春浓。只少桃花、扇底一襟风。
忽忆平原浅草地,追狡兔,花雕弓。
呼鹰直上最高峰。气如虹。马如龙。遥望一天、毛血洒晴空。
罢猎归来何处去,残雪路,灞陵东。
未谓中秋今夕是,外帘瓜果特多仪。月侵屋入窥文卷,席趁檐斜阁酒卮。
艳魄不辞忙里看,新寒先报客中知。燕山海月同谁赏,北望诗成有所思。
画屏楼前高插空,远树如发冰珑松。羲和驾龙海上来,净扫丰隆藏雨工。
平地琼瑶一尺强,斯须已作春泥融。乃知幻物徒为耳,变化神速由苍穹。
高冈尚严凝万里,鸣天风玉削芙蓉。射初日金碧,焜耀光玲珑。
此时十二栏,清兴谁能同。初平鞭羊起白石,仙骨肯受羁樊笼。
亦有耽睡人,玩易知旋丰。二仙俱为方内游,妙悟元化知通穷。
根归乃枝萌,夫岂心冲冲。我欲乘风三山行,更向逋仙探寒丛。
人间富贵宁几何,使我不得童颜红。柯山太华只目前,涧水原与沧溟通。
赓酬不尽登临兴,却笑信笔徒匆匆。
淮南靡丽地,门市多纷华。闭户事太玄,将非杨子家。
寂寞葆清静,上堂致温情。十年一斑衣,恭命银台省。
陈情如令伯,忠孝帝俞怿。入门昼锦裳,爱日照颜色。
垂纶非羡鱼,聊复亦尔尔。不知红尘中,何处无芳饵。
却笑磻溪翁,老与人间事。
秀气结壶口,姑射辟仙境。著屐访神居,络绎延清景。
雨后岚欲滴,积翠撩人冷。松荫接藤缠,飞泉散碧岭。
仙禽时一声,寂寂四山静。半日幽间趣,顿觉浮生永。
鹿女还金阙,莲花开玉井。澄潭水一泓,上下光耿耿。
杖策寻南洞,肃将衣裳整。拟拜绰约子,不见冰雪影。
斫芝更斸苓,云深隔几顷。憩诵《南华》篇,肩吾笑夙秉。
萧萧满林秋,日暮风涛警。恐是御龙归,悠然长引领。
稚川昔日营丹砂,华池神室蒸朱霞。石臼潺湲泻飞瀑,碧溪窈窕开桃花。
此地相传有灵雀,曾窃长生玉壶药。声声咿戛醒尘昏,劝捣玄霜炼金汋。
仙翁乘鸾去不还,仙禽长在云松间。百年鼎鼎劳形役,谁能脱屣巢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