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右史之京 其七

金舆山下小清河,河上朱楼叠素波。此日为君西北望,浮云不似客愁多。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猜你喜欢
江上送归船。风雨排空浪拍天。赖有清尊浇别恨,凄然。宝蜡烧花看吸川。
楚舞对湘浇。暖响围春锦帐毡。坐上定知无俗客,俱贤。便是朱张与少连。
欲问东君,为谁重到江头路。断桥薄暮。香透溪云渡。
细草平沙,愁入凌波步。今何许。怨春无语。片片随流水。

湖头风雨夜回船,细语如丝水拍天。不信别来春又暮,花期酒约两茫然。

嫩鹌鹑斗不相降,野鸳鸯飞不作双。昔年挑冰上雪岭,今年贩水下长江。

吾闻古有为义者,利人不肯拔一毛。又闻徽今有义者,慷慨视如毡上毫。

一朝挥金四百星,千秋名与天泉高。何以作诗为君寿?贤郎折桂不偷桃。

墨君神骏出洋州,形似无如老蓟邱。可惜风林半窗月,试凭老眼为双钩。

君不见东京茅季伟,布褐躬耕具甘旨。烹鸡馈母供晨羞,却办草蔬为客礼。

北州高士郭林宗,一见惊嗟不能已。又不见唐朝董邵南,穷居行义无与比。

朝耕夜读养双亲,孝格天翁降祥祉。一时好事昌黎公,为作启诗歌盛美。

两君制行固已奇,姓名自足垂千祀。更有高贤为发挥,至今赫然在人耳。

几年见说西山汪,信义当时表闾里。只今家虽四壁空,却有贤孙祖风似。

力田养亲孝行高,千载董茅同一轨。孑然只影无妻儿,手自耔耘供滫瀡。

乃翁丧明三十年,膝下承颜不离跬。三时但务亲耕锄,一日何曾入城市。

朝朝敬问衣燠寒,旦旦谨察食丰菲。一畦早韭登春盘,五母黄鸡荐秋黍。

尽心自足为亲欢,岂必三牲八珍侈。谨身百不贻亲忧,父子熙熙和气里。

翁目虽瞽翁心怡,八十庞眉反儿齿。迩来瓶粟颇不悭,积善固宜天相只。

乡闾咏叹同一声,养志如君能有几。人有诗书君未学,我谓如君真学矣。

孝弟是乃百行先,为仁每必从此始。世人有亲不能养,浪著儒冠诚可耻。

何如汪君贫窭中,卓然合此秉彝理。拱辰山人孝义家,冰鉴可与郭韩拟。

闻君之风喜欲颠,挥洒龙蛇忽盈纸。诸君自感声气同,杂以清商间流徵。

既经名胜文发扬,一日传誇满桑梓。我虽病倦愧不文,亦作长谣绍貂尾。

安得是邦贤使君,特为蜚笺启丹扆。峨峨双表旌高门,题作西山汪孝子。

名配此山长不穷,来者人人为兴起。

花引醒眸鸟叫愁,荒夷岁晚亦寄游。黄茅紫磴疑无路,一抹烟开果化州。

平生春兴十分深,长恐梅花负赏心。
偶有一枝斜照水,前村踏雪也须寻。

举酒招明月,清辉若渺茫。烛烧残夜泪,风送隔墙香。

长袖偏工舞,高谈最易狂。荒田堪种秫,谁复问津梁。

托根同佳藕,何须妒并妆。生憎子结后,强半是空房。

渡头枫叶正飘零,驿外空传旧有亭。两岸云封千嶂白,五更霜落一灯青。

涛声入枕愁先觉,寒气侵人酒易醒。莫向洞庭悲木叶,恐惊瑶瑟怨湘灵。

异乡成邂逅,却是受恩深。白雪千丝发,青山一掬心。

梦残横老泪,悲极辄高吟。此意都相似,钟期合铸金。

目顾四方,法中之王。将何报德,一杓香汤。

亭亭相对两苍松,不觉当门触祖翁。
后代儿孙无著莫,忍听萧瑟起凄风。
北禅夜分岁,特地巧安排。
维那出只手,线去又丝来。
田郎催拍板,鲍老舞三台。
若教行正令,活作一坑埋。

五渠村落运租船,才出城隅便扣舷。一百岁翁重见面,念三年后许齐肩。

蜗庐日暖开缸酒,蟹椴风清上稻天。归去夜灯吟有兴,漫书此意寿彭篯。

一室如窝且屈蟠,稍加糊幂得心宽。
欲教禁足名安乐,只恐难支大暑寒。

身在尚无家,身死家何地。纵使游魂遍九州,不向汤阴住。

有恨化为云,无泪飞成雨。若变啼鹃何处归,赵氏孤儿处。

北就墙阴创小栏,小栏非窄亦非宽。
何须渭水夸千亩,且对萧斋种百竿。
春笋屈盘穿砌出,夜枝交戛入窗寒。
谁能携妓东山去,垂老区区学谢安。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