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对月

疏星耿耿逼人寒,清漏丁丁画角残。
客泪久从悉外尽,月明犹许醉中看。
栖乌绕树冰霜苦,哀雁横天关塞难。
料得故园今夜梦,随风应已到长安。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逼人的寒气耿耿的星光,漏声丁丁角声悠悠夜正长。
他乡为客愁多泪已流尽,醉眼朦胧只见窗外月光。
绕树乌鸦风霜凄苦无栖处,横空哀雁关塞艰难向何方。
遥想故园亲人今夜之梦,定然是随风来到我身旁。
注释
耿耿:明亮的样子。
漏:见黄景仁七绝《癸巳除夕偶成》注。丁丁(zhēngzhēng):滴漏声。画角残:军中画角声音凄惨。
客泪句:意为自己老泪纵横,随着无边无际的寒夜和悲苦已经流尽了。
醉中看:看见月亮朦朦胧胧,如同醉后看月。
栖乌绕树: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意为自己有家难回。
哀雁:杜牧《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哀,云外惊飞四散哀。”以哀雁比喻人民流离失所。
故园今夜梦:指故乡妻子的梦境。
长安:代指当时京城北京。此二句系运用杜甫《月夜》纯从对面写去的手法。

赏析

  此诗抒发了作者蒙冤受屈后的孤栖之苦、愤懑之情和对妻子的深沉怀念

  首联写夜深难眠,以景写情。“疏星耿耿”,明写星光幽冷,暗写狱中对月。月明星稀疏星耿耿,只有几颗晶亮的星星发着清光,只有对月时才可见。但诗人没有直接写对月,这主要是为了突出“逼人寒”。寒气逼人,说明季节已是深秋,时间已是深夜,内心的凄苦和气温的寒冷互为作用,一个“逼”字尽传精神。“清漏丁丁”,丁丁之声清晰可辨,夜静无哗,愁人失眠;这漏声敲击着诗人的心扉。“画角残”,画角声残,其声如呜咽哀鸣,且暗寓夜深之意。这一联取星、漏、角等物,从空中写到地上,从远方写到近处,以形象、声音气温诸方面来渲染狱中凄冷的气氛。

  颔联写冤苦不尽,以态写情。一写“泪”,久系狱中,辛酸的眼泪已同那无边无际的愁苦流尽了。说“尽”,意为不尽的泪水已完了,显示了愁苦之深,实为说愁不尽泪不止。一写“醉”,以酒浇愁愁更愁,醉中看月,一片漾胧,是醉眼惺松,也是泪眼模糊,身陷囹满腹愁怨,无处申说,无法辩白,只有将无尽哀苦倾向天边月亮。因“泪”而要以酒解愁因“醉”使泪更无法遏止。诗人没有写呼天地的呼叫,也没有写滔滔不尽的诉说,只有流泪、酒醉之态,充分流露出苦情深衷。同时,醉中看月,拓展了诗人思想翱翔的空间,引出了下文的两层具体的叙写。

  颈联写处境艰难,以喻写情。一是借栖乌绕树喻被囚之苦。曹操《短歌行》诗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说栖鸟无枝可栖是讲自己无所依托,诗人于此则进一层说在冰霜苦寒的环境中,乌鹊无处可栖,自己只有蹲在这冰冷的监狱中。一以哀雁喻自己有家难归。雁南来北往,有一定规律,哀雁为失群的雁,要想南归可是关塞阻断,十分艰难。诗人以哀雁横天的景象,喻指自己流落他乡,有家归不得。“栖乌”、“哀雁形象本身就传达出令人心悸的情味。“冰霜苦”言狱中苦况,“关塞难”言途中险阻,既反映了诗人囚居的艰苦生活,也表现了对蒙冤的怨愤之情。

  尾联写想念家人,以思写情。诗人狱中望月,举头见雁,其思想飞越关山,回到自己的家园。“料得故园今夜梦,随风应已到长安”,“故园”指作者家乡山东莱阳,“长安”借指北京,诗人不直说自己思念家中的妻子儿女,而说家人梦中应到自己这里,这就如杜甫《月夜》中所写“今夜州月,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餐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晃,双照泪痕干。”从对面写来曲折宛达。由此适见其思念之深,且楚楚动人,别有韵味。这首诗以明月作为情感的触媒,通过狱中“对月”,极写被囚之人心中的无限悲愁,以及对故园、亲人的深切怀念。同时,又由明月引出栖乌、哀雁,抒写人生道路的曲折、艰难,通篇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感人至深。

  此诗通过狱中“对月”,极写被囚之人心中的无限悲愁,以及对故园、亲人的深切怀念。同时,又由明月引出栖乌、哀雁,抒写人生道路的曲折、艰难。围绕着《狱中对月》的诗题,多侧面、多层次地展开叙写,又处处紧扣着怨愤之情,由于取景典型,用喻贴切,刻画入微,想象合理,通篇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感人至深,余味不匮。

创作背景

  清顺治末年,山东于七起义。时任浙江按察使的宋琬,因遭族诬陷说与山东登州起义者于七相通,被捕入狱,拘囚三年。这首诗即是作者当时在狱中所作。
宋琬
  宋琬(1614~1674)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猜你喜欢

昔年尝判武林丞,来伴西湖寺下僧。又作移家新活计,却携行脚旧枯藤。

一念到吾亲,人间万事轻。
邻州才半刺,行李只诸生。
问路重阳雨,迎家两日程。
笑谈灯火夜,边雁自秋声。
埋骨千年近路尘,路傍碑号晋将军。
当时若使无功业,早个耕桑到此坟。

雪藕霜梨冰齿寒,翠瓜和露出秋盘。多情更谢西园笋,并作山斋一味酸。

塞云垂天胡草肥,胡儿牧马向金徽。赤城刀斗日夜急,黄沙羽檄纵横飞。

汉皇立下明光诏,将军起披金铁衣。熊罴百万夜出塞,骠骑寻常朝解围。

捷音一日走千里,试问三军归未归。

昔余寓西樵,兹泉最心赏。及乎匡庐游,三叠差争长。

各在岭一隅,无由较修广。夜来歇孤棹,不寐心养养。

肩舆历翠微,旧路多榛莽。谷深无耕樵,厓欹隔轮鞅。

偪侧不可立,况乃通来往。旁睨已战兢,下视殊惚恍。

未见瀑布飞,先闻风雨响。安得趫捷躯,猿猱同下上。

从行数童子,体轻时用罔。奋身独先下,绝叫咸鼓掌。

使君益兴发,手卓青藤杖。挟扶有力士,羽翼兼兵仗。

驾肩或并腾,驻足不容两。更番叠送迎,老脚亦能强。

遂造磐石颠,列坐首皆仰。白练明高空,银河垂晃朗。

峭壁立如墉,激流更奔放。横敷半百尺,直下七十丈。

轻风吹馀沫,散作仙翎氅。云轻玉龙池,珠泻天人帑。

耳目为一新,神形顿萧爽。维时初冬候,雨潦收田瀼。

壮观虽未殊,浩涆仍非曩。威凤见一毛,或可得其仿。

慨此万古流,不息同天壤。谁能探其源,悠然发遐想。

一年春色到溪头,展尽眉閒几点愁。才得东君暂时意,笑他张绪不风流。

幽禽底事倦春芳,相与栖迟宿野棠。风搅一枝香梦醒,四天烟景夜茫茫。

除却唐虞三代时,古今人物合先谁。孔明后汉公前宋,炳炳遗材不复疑。

罗生惯骑惯著跌,犹然自诿马蹄齧。仰面贪看罗浮云,不觉马蹶濡裳舄。

试问蹶时可动心,打破这敬无处寻。凝然定力楚州桥,一泉何讵非天人。

之语。就谱此曲以寄之。花月少年场。嬉游伴,底事不能忘。杨柳送歌,暗分春色,夭桃凝笑,烂赏天香。绮筵上,酒杯金潋滟,诗卷墨淋浪。间袅玉鞭,管弦珂里,醉摧红袖,灯火夜。回首事堪伤。温柔竟处,流落江乡。惆怅鬓丝禅榻,眉黛吟窗。甚社燕秋鸿,十年无定,楚星燕月,千里相望。何日故园行乐,重会风光。

天女将图买断秋,算来白帝价难酬。金钱满閤翻嫌富,撒向幽丛竟不收。

鸥白野云轻,高云缺树明。无人到湖上,听我唱歌声。

布衣思报国,十载托双林。行乞姓名隐,逃禅道力深。

郢吟怜寡和,骚赋少知音。许尔过萝薜,玄亭秋草深。

岳麓铜峰面面分,雨中遥望国山云。紫宫秘记金函册,青嶂残碑《石鼓文》。

虎踞几年瞻王气,龙骧他日驻新军。九岑环绕荆溪水,留得司徒半亩坟。

含香建礼识英名,礼榷新持使节行。蓟北暂移琴鹤去,竹西长听管弦声。

从教筐篚登天府,自有文章继汉京。最羡风流官阁底,梅花一树赋初成。

珠林春寂寂,宝地夜沉沉。玄奥凝神久,禅机入妙深。
参同大块理,窥测至人心。定处波罗蜜,须从物外寻。
边军苦,边军苦,自恨生身向行伍。
月支几斗仓底粟,一半泥沙不堪煮。
聊将斛卖办科差,颗粒何曾入空釜。
官逋私债还未足,又见散银来籴谷。
揭瓦偿,今年瓦尽兼折屋。
官司积谷为备荒,岂知剜肉先成疮。
近闻防守婺州贼,遍遣丁男行运粮。
老弱伶仃已不保,何况对面拖刀枪。
婉婉娇儿未离母,街头抱鬻供军装。
闾阎哭声日震地,天远无路闻君王。
君不见京师养兵三十万,有手何曾捻弓箭。
太仓有米百不愁,饱饭且趁构栏游。
与鹰写真惟楚公,与公作歌惟老杜。
画托此歌以不朽,至今人诵抟空句。
相传妙画旧通灵,乌鹊不敢巢庭树。
饥未饱肉资远击,凛然戴角乃□顾。
枯枝绝笔半已讹,飞鸟脱字无缘补。
好事能来一赏音,不必移之在缣素。

金华有客负材丰,搜抉神奇夺化工。爱酒何殊陶栗里,隐居真似陆龟蒙。

欲知晴日莺花处,尽入新诗品藻中。江汉夕烽然未息,莫将心事较穷通。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