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六首 其三

十月山城雾雨收,江南春浅类清秋。窗前觅得新成句,木叶萧萧杂水流。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猜你喜欢
漫漫复凄凄,黄沙暮渐迷。人当故乡立,马过旧营嘶。
断雁逢冰碛,回军占雪溪。夜来山下哭,应是送降奚。
尺壁之珍城价买,寸金之土连郭外。
岂知风月不论钱,谁主谁宾眼为界。
斯楼广大由心胸,应有嘉客倾坐中。
厌厌夜饮乐未终,白间已射朝曦红。

末习丹铅未扫除,等閒宣索到公车。百年玩物能无丧,万事随缘自有馀。

敢讳画师玩立本,直惭狗监荐相如。白云万里山千叠,岂不怀归畏简书。

䰐鬖两鬓雪垂腮,消得长生药半杯。枸杞或闻岩下吠,莲花曾见火中开。

函关望气青牛度,天竺驮经白马来。道眼同归无物地,也知明镜本非台。

卓哉子之师,见予心罔二。一笑割平生,萧然释重累。

命汝从予游,衣履常不匮。愿汝作乔松,愿汝齐无畏。

汝归必瞋喝,恐汝学业坠。师死殊铮铮,汝生宁愦愦。

我能亮汝心,见我多含泪。汝行不自繇,汝志不自遂。

所以咫尺隔,经月复经岁。我实愧汝师,汝颜不须愧。

饮啄匪自今,兹事况其最。勿笑修福人,修福良足贵。

捲舒在我有圆方,铁石难磨锦绣肠。世路但凭三眼屐,不妨徐步上高岗。

自别武夷君,海水落几丈。当年尊俎地,颠倒叠横嶂。

君从山中来,应见桃花开。秦人笑相语,愧我非仙才。

茫茫八极中,云月秋徘徊。苦吟不出门,孤负黄金罍。

划然西风生,拂我琴边埃。愿从双白鹤,去去不复回。

清时起威凤,乃在丹穴藏。羽毛纷五采,德辉周四荒。

负此仪世姿,竦身犹彷徨。天路不足儗,乃志在明王。

止必择梧阴,鸣必于朝阳。遂为虞周瑞,跻世以平康。

瑶蛮既荡灭,两山净如扫。是处禾黍场,无复豺狼道。

奕奕司马公,殚猷赞鸿造。风景古来无,吾迹恨不到。

美人恣遨游,于此事幽讨。几度赋登高,与谁寻瑶草。

白发予垂耳,性痴慕高蹈。杖策苦无力,安得从所好。

扁舟泊嵩台,待君歌浩浩。

乡梦不须劳万里,皇恩只许住三年。千株垂柳来庭际,一曲清溪到屋前。

慕化藩王能国语,太平边帅似神仙。蓬瀛咫尺恩波近,药饵新颁自日边。

洞庭三日棹,岁晚惜残晖。水落湖身瘦,沙平雁影微。

酤帘排作幕,渔网市成帷。户庆小年节,偏予一叶飞。

魏豪有冯燕,年少客幽并。击球斗鸡为戏,游侠久知名。

因避仇、来东郡。元戎留属中军。直气凌貔虎,须臾叱咤风云。

凛凛坐中生。偶乘佳兴。轻裘锦带,东风跃马,往来寻访幽胜。

游冶出东城。堤上莺花撩乱,香车宝马纵横。草软平沙稳。

高楼两岸春风,语笑隔帘声。

苏轼牛僧孺,命皆磨蝎阨。右军序兰亭,选楼轶其迹。

光阴过客过,我今年半百。非知伯玉非,枉寻而直尺。

海外作豪游,举家同泛宅。长守太常斋,骨相管城瘠。

癸尊一例倾,丑阴自古积。吉利书王正,院宇春风窄。

老母倚闾望,负米非良策。合唱大刀环,欢承菽水适。

一舸归来,何太晚、鬓丝如织。谩欢息、凄凉往事,尽成陈迹。山迫暮烟浮紫翠,溪摇寒浪翻金碧。看长虹、渴饮下青冥,危栏湿。谁可住,烟萝侧。俗士驾,当回勒。伴岩扃,须是碧云仙客。风月已供无尽藏,溪山更衍清凉国。恨谪仙、苏二不曾来,无人说。

春梦无痕随露电,精城裂石同强箭。谪来东海殊萧然,冷若饥鹤投空山。

邦人刻像纪公德,缅想风流元祐间。饱饭和诗妙齐物,雪泥指爪何形迹。

秀才写貌太清寒,此老胸中仍大适。苍茫独立冰雪容,归心片月峨嵋中。

瓣香径下涪翁拜,笠屐无烦更画公。

弭楫倚夕渚,躧步登阳陂。隐隐隔河壖,蔼蔼见陂埤。

序暮变林色,曦寒生水霏。萚叶日自零,集禽时相依。

暌携怅流景,登顿念息栖。迹絷情靡超,人远路恒迷。

岂伊苦旅叹,嗟哉丹灵移。查浮犯云汉,鹤驭凌瑶池。

爽然与世绝,天游良在兹。

岭云汀树总宜秋,九日新晴作胜游。亭倚山腰低万壑,帆随洲影剪双流。

澄江乱下渔人网,飞盖遥迎水驿楼。诗境苍凉残醉里,菊花天气木兰舟。

见说春时,新波涨、二川溶溢。今底事、沙痕犹褪,石渠慳碧。人意不须长作解,兴来便向杯中觅。纵茂从修竹记山阴,千年一。
薰吹动,春工毕。桥上景,壶中日。况梅肥笋嫩,雨微鱼出。只恐延英催入觐,不教绿野长均逸。任多情、胡蝶满园飞,狂踪迹。

潇洒岩居畔,结茅惟一庵。清风销暑气,寂寞少人贪。

幽有鸟声碎,禅无衲子参。斋馀林下去,华雨落毵毵。

鹪鹩偃鼠总蘧蘧,归休无用天下为。古人冷淡今人笑,豆羹箪食见须眉。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