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东野山人有晋风,归来三径自栽松。锦囊句好闲中趣,铅鼎丹成静处功。
无事杖藜随野鹤,有时隐几看晴峰。长江近日风波恶,莫向深渊下钓筒。
读书岩中范武子,尔有此地何时归。岩边有石不可煮,世间万事巧相违。
乌府先生返涧阿,豸冠脱却头常科。柳阴一适在思误,风床卷轴如星罗。
异哉短视江休复,著纸岩电光飞梭。经疾史恙辨豪发,笔针墨炙穷缺讹。
政如养由射拟的,虮蚤大逾车轴轲。兰陵将军遭按剑,地下有口不敢诃。
六书点画校尤细,单行夹注蚕头多。人间善本不易觏,插架手自编排过。
曩者我友玉川子,永日兀兀丹铅磨。与君往复或辨难,一句一义纷缕覼。
抱经仙去久宿草,君亦身世催义娥。独我不学愧视肉,炳烛无几头空皤。
不堪重过勘书处,老柳飒拉吹庭柯。披图坐对三叹息,树犹如此人柰何。
浅碧栏杆,拂垂杨、几点朝来疏雨。春痕乍染,不是向时深处。
笼烟低袅,倩谁替、个侬凄楚。有画阁、双燕呢喃,似诉隔年离绪。
楼头漫垂帘幕。怕婵娟、静夜归来无主。琼台试暖,镜里待添眉妩。
天涯恁远,空回首断霞千缕。人瘦也、休报春归,预愁春去。
谁将白莲子,固向峰顶栽。非学远公社,兼无陶令来。
去世迹何旷,诛茅心已灰。不知岁月改,但见此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