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旅顺

海水一泓烟九点,壮哉此地实天险。炮台屹立如虎阚,红衣大将威望俨。

下有深池列钜舰,晴天雷轰夜电闪。最高峰头纵远览,龙旗百丈迎风飐。

长城万里此为堑,鲸鹏相摩图一啖。昂头侧睨视眈眈,伸手欲攫终不敢。

谓海可填山易撼,万鬼聚谋无此胆。一朝瓦解成劫灰,闻道敌军蹈背来!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无边的海水环绕着中国国土,此地是如此壮观实在是天险。

一座座屹立的炮台好似发怒的猛虎,红衣大炮更是无比威严。

下面有海湾那里排列着巨舰,晴天里发出雷鸣夜有闪电。

站在最高峰上放眼远望,百丈高的龙旗迎风展。

形势险要,好像是万里长城的护城河,帝国主义列强都想染指此处。

昂头侧看虎视眺晚,伸手欲夺终是不敢。

可以说海能填平山能撼,魔鬼们再三图谋无此胆。

一旦陷落遭浩劫,听说敌兵来自山背面。

注释

旅顺:又称旅顺口,在辽东丰岛最南端,形势险要,与山东成海卫同为北洋海军基地。

一泓(hóng):一片。泓:水深的样子。

烟九点:中国古时分为九州,从天上俯视大地,不过像九点烟尘。诗中指中国国土。

虎阚(hǎn):老虎发怒的样子。

红衣大将:指大炮。明末清初仿荷兰大饱而造的一种炮,称红衣大炮。

俨(yǎn):庄重,整齐。

深池:指大船坞。

晴天雷轰夜电闪:谓北洋水师昼夜练兵发炮时的声威和情景。

纵远览:放眼远望。

龙旗:清朝的国旗。

颭 (zhán):招展,飘动。

长城万里此为堑:旅顺形势险要,好像是万里长城的护城河。堑:防御用的深沟。

鲸(jīng)鹏:比喻指帝国主义列强。

摩:磨擦。诗中指相互争夺。

啖(dàn):吃。

睨(nì):斜视。

眈(dān)眈:贪婪注视的样子。

攫(jué):抓取。

撼:摇,摇动。

万鬼:指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列强。

劫灰:劫火余灰。劫火:佛家语,指世界毁灭时的大火。诗中指旅顺的陷落。

蹈背来:从背后而来。当时日军先占领大连,随后从旅顺的背后发起进攻,攻陷旅顺。

赏析

  这首诗前十四句极言旅顺港的形势之壮险、战备之精良、军威之雄壮,正是天下无双,固若金汤。最后两句骤然转折,将前文陡然抹倒,金城之固,毁于一旦,于大起大落中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悲愤叹惋。全诗描写生动,语言通俗,格调沉重。全诗十六句,可分为三个层次。

  从“海水一泓烟九点”至“龙旗百丈迎风颭”为第一层次,极写旅顺口形势的险要,炮台和大炮的精良、威严,港口布防的坚固。诗人一开始便以一种自豪的激情描写旅顺口的壮险的形势:“海水一汉烟九点。”这里将李贺《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缩为一句的开头,居高临下,气势不凡。诗人像是引导读者从飞机上俯瞰辽阔的祖国大地。面对着如此壮险的海港,诗人由衷地发出赞叹:“壮哉此地实天险”。诗人选取了炮台、大炮、深、巨舰,龙旗等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着重表现旅顺口形势之险要,装备之精良,防务之坚固。再加上发炮时的雷鸣电闪,港湾里的龙旗招展,写得有声有色,字里行间蕴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的激情。

  第二个层次从“长城万里此为堑”至“万鬼聚谋无此胆”,揭露帝国主义时时妄图掠夺旅顺、入侵中国领土的阴谋。“昂头侧睨视眈眈,伸手欲攫终不敢 ”,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把海港要塞写成昂首的猛虎,警惕地注视着阴谋入侵的敌人,终于使它们不敢轻举妄动。“谓海可填山易撼,万鬼聚谋无此胆”,这里用昂首的猛虎比中国军民,用“万鬼”比喻帝国主义列强,表现了对自身力量的自信和对敌人的蔑视,爱憎感情鲜明而强烈。而且,“昂头侧脱何耽耽”一句同前面的“炮台屹立如虎阐’相呼应,保持了形象的连贯和完整。

  “一朝瓦解成劫灰,闻道敌军蹈背来”为第三层次,诗人以画龙点睛之笔高度概括了旅顺失陷的惨痛历史。谁知诗人引为自豪的如此坚固的要塞,竟然“一朝瓦解成劫灰”,这里面蕴含着诗人无限的哀痛和悲愤。如前所述,日军是从后路攻入旅顺的。诗人并没有重复旅顺失陷的战争过程,而是用“闻道敌军蹈背来”一句委婉含蓄地高度概括,揭示了旅顺港失陷的原因,深含着对应当为这次战争的失败负责的腐败政府和无能将领的不满与谴责,表现了诗人的巨大的哀痛与悲愤。

  全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真实地记录了旅顺失守的情景。题为“哀旅顺”,实则表现了诗人对昏庸无能之清政府的愤怒谴责、对迫在眉睫之民族危亡的深切焦虑,同时也蕴含有抵御外悔的爱国情怀。这首诗在艺术上采取史诗般的笔法,站在历史的高度,对甲午海战加以高度概括与真实记录,显示了诗人驾驭重大题材的能力。其次,全诗以大量篇幅对我、敌双方的形势加以渲染,采用层层铺垫、卒章显志的方法来突出主题。

创作背景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冬,日寇围攻旅顺,主帅溜之大吉,军心唤散,仅有残兵抵御。五天后,清廷重要军港旅顺失守,日军屠城数日。消息传来,诗人悲戚异常,愤然写下了这首诗。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猜你喜欢

契阔艰虞地,匆匆喜一逢。俄惊门上莠,已化柙中龙。

手板归囊褚,腰章掩窆封。空馀故人泪,洒向九泉重。

千重烟树万重波,因便何妨吊汨罗。楚地不知秦地乱,
南人空怪北人多。臣心未肯不迁鼎,天道还应欲止戈。
否去泰来终可待,夜寒休唱饭牛歌。

细柳将军百战经,儿童戴德姓名馨。曾攀槛角回天眷,重泣淮南霣将星。

范老忧时头更白,郗生入幕眼常青。传烽今已连河朔,犹记豚鱼解效灵。

扬鸾设醴奏丝桐,九日台头咏渚鸿。宣远风情虽旷代,渊明霜气直横空。

卧龙自命初非过,戏马当时未足雄。莫笑东篱太岑寂,南山长在醉醒中。

谁凿八角井,不方亦不圆。此地饶美水,此井独苦泉。

泉甘常早竭,泉苦更永年。浪得世上名,对之还慨然。

吾道仍须酒,秋分酿更宜。便当炊百石,犹未足千卮。

行乐年空暮,闻歌日尚迟。风流杜陵老,倾倒是吾师。

群鸦竞时食,孤鸿独高翔。丈夫四海心,谁能安旧疆。

杖剑辞所亲,策马登前冈。岁晏霜露繁,原野何茫茫。

草枯禽兽饥,潢潦浩以长。感吟悲蒹葭,试鸣候朝阳。

勖哉树名勋,念兹西颓光。

春入长淮野烧青,六朝遗事镜中明。
临岩细剥苔纹看,太半无人知姓名。
师住天台久,长闻过石桥。晴峰见沧海,深洞彻丹霄。
采药霞衣湿,煎芝古鼎焦。念予无俗骨,频与鹤书招。

峨峨七尺躯,不及薄铜钱。塞外多霜雪,犹云得所天。

早与元妃慕至化,同跻灵岳访真仙。当时信有壶中景,
今日亲来洞里天。仪仗影空寥廓外,金丝声揭翠微巅。
惟惭未致华胥理,徒卜升平万万年。

深巷车门无是非,闭关偃息看花飞。升沈日月此茅屋,俯仰乾坤今布衣。

回雁浦中云黯澹,射鱼海上雨霏微。著书未了复渔猎,满地江湖人未归。

西云不作雨,东起亦成空。水落三江外,民忧四野中。

天心真默默,神听却聪聪。愿以狂生齿,将来换岁丰。

窣堵崔嵬置曲栏,不知身在碧云端。
墨题便是慈恩约,只尺联镳上广寒。

薄暮天气佳,翠黛泼遥岭。重重抱烟霞,暧暧带光景。

况逢新雨过,微风送清冷。松花洒面轻,微芳静弥永。

连峰寒响深,晴霄孤鹤骋。素心亦何如,人与空山静。

羡子多才艺,临风感慨深。琴弹别鹤操,声作老龙吟。

落落平生志,悠悠太古心。东游万里道,到处遇知音。

彤庭留不住,归忆旧山频。
世路都无念,心源养得真。
琼台栖树石,碧落应星辰。
几话蟠桃熟,罇前醉过春。

频年虚井税,结网当春耕。天地此洼县,江湖非吕营。

北风吹野水,寒日下孤城。莽莽无人径,萧萧芦荻声。

草深烟景重,林茂夕阳微。
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为访名贤迹,重来纪胜游。江山曾几日,风雨又惊秋。

鹤阜云常护,龙洲涨乍收。相看两不厌,佳句喜频搜。

红尘飞不到,高阁恍淩虚。仄径苔痕滑,寒窗竹影疏。

祠荒迷舜迹,桥古近仙居。把盏聊乘兴,桃源漫问渔。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