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旅顺

海水一泓烟九点,壮哉此地实天险。炮台屹立如虎阚,红衣大将威望俨。

下有深池列钜舰,晴天雷轰夜电闪。最高峰头纵远览,龙旗百丈迎风飐。

长城万里此为堑,鲸鹏相摩图一啖。昂头侧睨视眈眈,伸手欲攫终不敢。

谓海可填山易撼,万鬼聚谋无此胆。一朝瓦解成劫灰,闻道敌军蹈背来!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无边的海水环绕着中国国土,此地是如此壮观实在是天险。

一座座屹立的炮台好似发怒的猛虎,红衣大炮更是无比威严。

下面有海湾那里排列着巨舰,晴天里发出雷鸣夜有闪电。

站在最高峰上放眼远望,百丈高的龙旗迎风展。

形势险要,好像是万里长城的护城河,帝国主义列强都想染指此处。

昂头侧看虎视眺晚,伸手欲夺终是不敢。

可以说海能填平山能撼,魔鬼们再三图谋无此胆。

一旦陷落遭浩劫,听说敌兵来自山背面。

注释

旅顺:又称旅顺口,在辽东丰岛最南端,形势险要,与山东成海卫同为北洋海军基地。

一泓(hóng):一片。泓:水深的样子。

烟九点:中国古时分为九州,从天上俯视大地,不过像九点烟尘。诗中指中国国土。

虎阚(hǎn):老虎发怒的样子。

红衣大将:指大炮。明末清初仿荷兰大饱而造的一种炮,称红衣大炮。

俨(yǎn):庄重,整齐。

深池:指大船坞。

晴天雷轰夜电闪:谓北洋水师昼夜练兵发炮时的声威和情景。

纵远览:放眼远望。

龙旗:清朝的国旗。

颭 (zhán):招展,飘动。

长城万里此为堑:旅顺形势险要,好像是万里长城的护城河。堑:防御用的深沟。

鲸(jīng)鹏:比喻指帝国主义列强。

摩:磨擦。诗中指相互争夺。

啖(dàn):吃。

睨(nì):斜视。

眈(dān)眈:贪婪注视的样子。

攫(jué):抓取。

撼:摇,摇动。

万鬼:指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列强。

劫灰:劫火余灰。劫火:佛家语,指世界毁灭时的大火。诗中指旅顺的陷落。

蹈背来:从背后而来。当时日军先占领大连,随后从旅顺的背后发起进攻,攻陷旅顺。

赏析

  这首诗前十四句极言旅顺港的形势之壮险、战备之精良、军威之雄壮,正是天下无双,固若金汤。最后两句骤然转折,将前文陡然抹倒,金城之固,毁于一旦,于大起大落中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悲愤叹惋。全诗描写生动,语言通俗,格调沉重。全诗十六句,可分为三个层次。

  从“海水一泓烟九点”至“龙旗百丈迎风颭”为第一层次,极写旅顺口形势的险要,炮台和大炮的精良、威严,港口布防的坚固。诗人一开始便以一种自豪的激情描写旅顺口的壮险的形势:“海水一汉烟九点。”这里将李贺《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缩为一句的开头,居高临下,气势不凡。诗人像是引导读者从飞机上俯瞰辽阔的祖国大地。面对着如此壮险的海港,诗人由衷地发出赞叹:“壮哉此地实天险”。诗人选取了炮台、大炮、深、巨舰,龙旗等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着重表现旅顺口形势之险要,装备之精良,防务之坚固。再加上发炮时的雷鸣电闪,港湾里的龙旗招展,写得有声有色,字里行间蕴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的激情。

  第二个层次从“长城万里此为堑”至“万鬼聚谋无此胆”,揭露帝国主义时时妄图掠夺旅顺、入侵中国领土的阴谋。“昂头侧睨视眈眈,伸手欲攫终不敢 ”,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把海港要塞写成昂首的猛虎,警惕地注视着阴谋入侵的敌人,终于使它们不敢轻举妄动。“谓海可填山易撼,万鬼聚谋无此胆”,这里用昂首的猛虎比中国军民,用“万鬼”比喻帝国主义列强,表现了对自身力量的自信和对敌人的蔑视,爱憎感情鲜明而强烈。而且,“昂头侧脱何耽耽”一句同前面的“炮台屹立如虎阐’相呼应,保持了形象的连贯和完整。

  “一朝瓦解成劫灰,闻道敌军蹈背来”为第三层次,诗人以画龙点睛之笔高度概括了旅顺失陷的惨痛历史。谁知诗人引为自豪的如此坚固的要塞,竟然“一朝瓦解成劫灰”,这里面蕴含着诗人无限的哀痛和悲愤。如前所述,日军是从后路攻入旅顺的。诗人并没有重复旅顺失陷的战争过程,而是用“闻道敌军蹈背来”一句委婉含蓄地高度概括,揭示了旅顺港失陷的原因,深含着对应当为这次战争的失败负责的腐败政府和无能将领的不满与谴责,表现了诗人的巨大的哀痛与悲愤。

  全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真实地记录了旅顺失守的情景。题为“哀旅顺”,实则表现了诗人对昏庸无能之清政府的愤怒谴责、对迫在眉睫之民族危亡的深切焦虑,同时也蕴含有抵御外悔的爱国情怀。这首诗在艺术上采取史诗般的笔法,站在历史的高度,对甲午海战加以高度概括与真实记录,显示了诗人驾驭重大题材的能力。其次,全诗以大量篇幅对我、敌双方的形势加以渲染,采用层层铺垫、卒章显志的方法来突出主题。

创作背景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冬,日寇围攻旅顺,主帅溜之大吉,军心唤散,仅有残兵抵御。五天后,清廷重要军港旅顺失守,日军屠城数日。消息传来,诗人悲戚异常,愤然写下了这首诗。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猜你喜欢
窈窕深明阁,晴寒是去年。
老将灾疾至,人与岁时迁。
默坐元如在,孤灯共不眠。
暮年身万里,赖有故人怜。
虚空玲珑别有天,晦明每被物情迁。
几番黄叶送秋色,屡对青灯分夜烟。
隙小风尖鸣淅沥,纸轻雪急响清圆。
更阑人静疑无月,且与梅花借月眠。

久客惊秋老,愁闻积日霖。巷泥妨马足,庭草聚蛩声。

俸薄欲饥死,诗清太瘦生。未能忘禄养,作赋愧閒情。

幽栖地僻经过少,钟梵声中掩竹门。唯有多情枝上雪,暗香浮动月黄昏。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对景不妨头白,逢春且放眉开。莫教闲事恼心怀。

容忍些儿何碍。

尘土难寻道侣,山林应属奇才。朱衣翠袖两边排。

不似柴门自在。

秋来盛暑侵衰质,两腋疡生不能笔。承君惠我以瑶华,欲报之章常不卒。

君来何所惠江南,鄱阳春浪飞轻帆。君今何去洞庭北,楚天霜落多黄柑。

黄柑尚青菊初发,赵尉城边好良月。抗手相辞欲有言,北来雁字何飘忽。

君才颜谢远不如,百篇顷刻能疾书。飘若轻云涌溪谷,朗如初日开芙蕖。

盛年一第非难得,濩落东南作闲客。杯酒唯寻寂莫人,游踪每有烟霞癖。

潇湘江汉骚些馀,蕲黄惠泽多陈迹,问君此别当何适。

九气璈声那得闻,素鸾天外自为群。不堪西望空肠断,太华峰高一片云。

不有平生戚,安能极称时。无边此花鸟,方是野人诗。

好把真铅著意寻,莫教容易度光阴。
但将地魄擒朱汞,自有天魂制水金。
可谓道高龙虎伏,堪言德重鬼神钦。
已知永寿齐天地,烦恼无由更上心。

丕叶遥兴,鸿源遐吐。于赫祚?,遹追祖武。千亿重规,云仍叠矩。

我歌此诗,以告终古。

吾初读七篇,未领跃如义。
晚而窥大易,稍解寂然意。
乃知平放著,的的目前事。
尽心则无余,穷神忽超诣。
以斯印群书,拈出句句是。
君臣父子间,运量周旋际。
体之则光明,杂物了无累。
伟哉此陈编,孔孟心所寄。
有如撞洪钟,合响入迢递。
言高听者聩,不绝仅如缀。
幸北良友集,一发万古祠。
真长富辞原,百折无留势。
文通秉文均,裁度取中制。
宛丘坐忘言,袖手岂深闭。
鄙怀顿为空,快若扫长篲。
旁观二三子,耳剽咸愕眙。
诱之循循然,活处鱍鱍地。
气质虽有拘,学问欲如蜕。
时乎不再来,过此恐少味。
大书鑱坐隅,以起衰惰气。

寒威能刺骨,愁绪欲焚心。海峤风刚劲,山陬雨浸淫。

草粘沙碛远,树冒瘴烟深。日日征鞍上,无聊只苦吟。

世道有升降,文章随低昂。六经自天成,浑然玉中藏。

煨烬恨秦火,穿凿滥汉觞。天德在人心,谷种无损伤。

达人善树艺,西成满穰穰。客从西江来,勤渠登叶冈。

当今四书院,圣代昭文光。岳麓与石鼓,白鹿兼睢阳。

溯流可穷源,上达真羲皇。先天自亲切,何切涉微茫。

与子相见晚,握手溟海傍。奋然击楫渡,放歌水云乡。

相期登周岸,八表同周章。安然了此心,坐笑天上堂。

养晦可闻此,素能知我狂。

圣朝辞令务宣通,庠校横陈比頖宫。不但函三遗字体,要将贞一变民风。

官师间出非无谓,恩命重沾合至公。借径早摅经济策,吾侪空老簿书丛。

桂旗兰盖肃骖騑,暂领仙官出禁闱。泰畤神光修夜祀,函关紫气望东归。

蛟龙宛尾承香案,鸾鹤分翎织缟衣。列岳遍祠回祝册,五云高拱近天威。

我生也有涯,怡情惟涧谷。既辟一廛居,还爱二分竹。

何以伴此君,庭宇秀花木。筑楼倚高梧,秋光压栏绿。

小亭环石径,藓痕缭而曲。峰隅隐碧桃,篱畔散黄菊。

轩光写月容,廊回射霞旭。心旷得天游,邈与清景逐。

不堪持赠君,独寐矢薖轴。孰来数晨夕,白云檐际宿。

长襟侈袖若僧衣,闲荡扁舟入郭嬉。好是醉归村舍晚,声声耳畔阿郎儿。

奔牛四树大廿围,昔曾化龙身欲飞。雷公急击一株死,三株慑伏藏僧扉。

枝叶婆娑广庭里,怒吼终宵声未已。每因风雨满空时,昂首墙头望江水。

浓阴六月生凉秋,中间千人坐可留。邻翁白发莫言老,见翁远祖来牧牛。

五季兵戈此错处,樵斧何缘独宽汝。我来问树树应知,翠碧森森却无语。

燕台风日好,少小共婵娟。綦组初争侍,帘帏每互眠。

安花矜学步,约翠喜齐肩。柳爱依人亸,桃看隔院妍。

不知春事去,惟觉鬓华鲜。乍返长河棹,同歌入越篇。

湖山欣把袂,月露各传笺。酒为藏钩覆,茶因赌钏煎。

临风调玉琯,倚竹整湘弦。坐羡连枝树,行侔并蒂莲。

学诗尊李杜,点笔动云烟。秋水芙蓉港,春风玳瑁筵。

玫瑰团作饼,栀子刻为钿。窄袖鹦偕玩,低鬟蕙并搴。

清宵无尔我,密意总缠绵。岁月不相待,分飞各一天。

明珠徒有赠,宝镜惜空圆。已判差池影,真成断续缘。

馀欢留客袂,新恨入征鞯。汝复为春草,吾几作夜鹃。

随夫行蜀栈,携子渡秦川。宦思凉如水,归心静似禅。

柳花空作絮,榆荚不成钱。松竹留荒径,莼鲈忆旧船。

漫言童仆饱,还望故人怜。刀尺霜前女,笙璈海上仙。

暂时容梦见,异地各情牵。枫助思亲泪,蝉催去国年。

天涯千嶂在,陇上一枝传。何日随归雁,南云滞影旋。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