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足下前章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乃并往耳。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仆近亦好作文,与在京城时颇异,思与足下辈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不悉。宗元白。
星弁荧煌鼎足三,河阳春意十分添。和衷总是清时瑞,令节应须乐事兼。
山径晚陪总玉佩,讼堂夜醉水晶帘。羽书撤警年方熟,剩折梅花插帽檐。
一室廑如斗,堆床置琴书。耕读得闲暇,危坐心自娱。
天光在瓮牖,席门挂绳枢。已忘朝市荣,聊依野人居。
环堵本隘陋,于我信有馀。陶然俯仰间,八荒在庭除。
岂但一榻外,六合真吾庐。即此自宽裕,广厦空渠渠。
圣主挥毫临秘阁,亲臣执法坐崇台。祥云五色从天下,彩凤双飞映日来。
政欲清如林上雪,巳闻声奋地中雷。君臣千载明良会,咫尺薇垣接上台。
不爱种松树,以我非长年。不爱种竹竿,以我无閒缘。
所爱一杯酒,吟咏诗百篇。酒能陶我性,诗能俟采官。
得达至尊听,可使黎庶欢。诗还开国初,政似结绳前。
委事一二人,削此机务烦。万一洪荒地,无人拾马鞭。
竟纷纷去也,千枝万片,送尽韶光。亭台一碧无红影,春痕在、篱脚溪旁。
翠袖抛家,青衫失路,人间此恨同长。开时多态,落处恁颠狂。
叹仙魂、飘向何方。零烟残月里,仗骚人彩笔,招入诗囊。
小别经时,重逢隔岁,东风流水两茫茫。凭栏处,一双燕子,满地斜阳。
晚枝犹带馀芳。徐娘已老,半面那成妆。开帘拟放飞红入,游丝懒,不度罗窗。
拾向苔阴,葬来钿合,可能冢并鸳鸯。秋千坼后,触目总凄凉。
任莺魂、蝶梦悠飏。漫将消息问,怕五更欲去,三月全荒。
少女无恩,东君善妒,天涯是处哭文章。朝来看,青青野草,又满横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