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一幅夜里闲坐、明月当空、静听幽人弹素琴的落寞景致,为下文“世上无知音”的孤寂惆怅之情作铺垫,埋伏笔。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用借喻手法:忽闻“悲声调”,宛若“寒松吟”,喧染悲凉的氛围,把加深悲愁的情愫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用拟人手法: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便于作者尽情发挥,以情景交融的方式,把作者知音难觅的孤寂真情实感融入诗中,进而达到引人入胜之效果。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此句借用“钟子期”、“俞伯牙”典故喻己,紧扣上文,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为严谨,表达出诗人知音难觅的孤寂落寞之情感。
诗中《悲风》、《寒松》、《白雪》、《绿水》都是古曲名,意在描写隐士卢子顺弹琴的高超的艺术水平,进而发出“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的感叹。
这首诗写听幽人弹琴,借以慨叹世无知音。思想情绪未免有些消极,但其中也必定饱含着诗人一生坎坷、历尽艰难的辛酸痛苦。一首诗中列出四首琴曲名来,可见李白对琴道是很熟悉的。其中写《渌水》时,言其作用可以“清虚心”,这是李白的一个重要音乐观点。其所以如此,恐与李白多受老庄思想影响有密切关系。
从写作上看,首写弹琴,中写琴曲,末写慨叹。在写琴曲时,诗人以《寒松吟》比《悲风》,虽是以琴曲比琴曲,却又使人能从曲名上想到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因为“悲”与“寒”皆冷色字,感情色彩是一致的,“风”与“松”则使人想到松涛,并进而想到乐音的特色。又琴曲有《风入松》,传为嵇康所作,“风”与“松”相连,可使人想起这一琴曲。此可见诗人的比喻是如何贴切!再者,“《白雪》乱纤手”一句,诗人不仅以一“乱”字,写出弹琴动作的特点,而且从《白雪》还可使人想到纤手的白嫩,这样的配词,真是妙不可言!
我昔在田间,秋霖伤岁熟。常忧床床雨,夜下东屯屋。
饭牛起晨耕,短蓑聊栉沐。违湿因五迁,劳形真仆仆。
坐歌南山粲,那惜清夜促。平生小冯君,秀齿粲冰玉。
生馀华屋姿,岂识沾濡辱。谁知折角巾,肯念滹沱轴。
会将秋雨谣,写入朱弦曲。知君有过秦,妙画行见录。
衮衣坐法宫,当宁调玉烛。吾庐虽独破,受冻死亦足。
鼎餗羞嘉飨,溪毛荐德馨。来符虺蛇梦,去嗫凤凰翎。
盛事垂千载,华年阅九龄。凄凉便尘迹,柏垄自青青。
秋日中,桂蕊妖娇吐月宫。嫦娥扫云路,才子逞英雄。
书吾为汝坐尽短檠,吾为汝闻尽漏钟。何时得吾愿,却使我、附凤攀龙。
身世翩然蝶翅轻,坦怀直令险途平。划沙不碍花联脉,编竹仍邀月漏明。
药圃朝晴铺席晒,秫畦秋雨带经耕。柴桑风味君能续,要与东篱一样清。
山人出山曾此来,黄鸡紫蟹颜一开。我今归舟从此去,西风瑟瑟催装絮。
故原荒径复何如,昨夜梦接山中书。我本无心学张翰,笑将华组换鲈鱼。
炎荒东去有罗浮,门户朱明亦胜游。日月洞中饶紫气,丹台清绝此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