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假道浔阳城,扁舟夜泊琵琶亭。却忆当时醉司马,送客江头秋月明。
今年谪官当重到,扫地乃缘蜂寇经。轩楹回首已不见,况欲更闻弦索鸣。
西风萧萧芦苇响,月色下照江波清。秪应风月长不老,坐阅尘世犹流萍。
我生多病苦忧患,未能忘世那忘情。移船相近夜悄悄,侧听疑有檀槽声。
诗筒连画卷,坐看复行吟。想像南湖水,秋来几许深。
使君何所乐,乐在南湖滨。有亭若孤鲸,覆以青玉鳞。
四面拥荷花,花气摇红云。使君以游携芳樽,两边佳客坐翠裀。
鄞江鲜鱼甲如银,玉盘千里紫丝莼。金壶行酒双美人,小履轻裙不动尘。
壮年行乐须及辰,高谈大笑留青春。游人以看使君游,芙蓉为楫木兰舟。
横箫短笛悲晚景,画帘绣幕翻中流。贪欢寻胜意不尽,相招却渡白蘋洲。
日落使君扶醉归,游人散后水烟霏。紫鳞跳复戏,白鸟落还飞。
岂独乐斯民,鱼鸟亦忘机。使君今作螭头臣,游人依旧岁时新。
空馀华榜照湖水,更作佳篇誇北人。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益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剪破流光不自持,空梁忽并玉差池。荒城不识春风面,已是人家插柳枝。
蓬户小,草檐低,莫寻珠箔问香栖。祇今清忆犹成泪,何况虚帘重到时。
风月无边问荅时,青山活水满吾诗。若除流动天机外,老子平生自不知。
洞庭厥大九州间,此地吞潴未觉悭。一抹远青为四望,亦云髣髴似君山。
三径虽荒菊尚存,重阳想见露花繁。那知欲去去不及,病卧他州空断魂。
猎猎风逾健,湖滨得壮观。天低鸿影大,霜老荻声乾。
突兀排山峻,玲珑映日寒。输他渔户乐,赤马架层湍。
苍崖万仞高插天,银河直与南溟连。画工绎思写缣素,天涯地角来笔端。
晴峦晓嶂空翠湿,水色湖光渺无极。依稀远树含紫烟,隐隐平林带秋色。
梦中忽向君山游,君山一发青如虬。觉来披图赋新句,潇湘云梦清气浮。
日转溪山几百遭,厌闻虎啸与猿号。笙歌忽把二天酒,风雨犹惊三峡涛。
已作齐民寻要术,安能痛饮读离骚。看君自是青田质,清唳犹堪彻九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