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鹅儿成队草成茵,来往驯鸦喜趁人。却恐城中无此况,莫辞辛苦且逡巡。
每缘多病辍幽寻,暂驻城西水石阴。同赏竟孤前夜约,独行无奈此时心。
千山拂晓疑看画,一雨经春不论金。犹有未忘情处在,更无开口亦微吟。
长途一缕蚀山腰,麇至时逢伐木樵。地僻乍存三两户,溪多何止百千桥。
小园处处花相接,远望重重雪未消。半壁已惊千丈落,登峰犹自路迢迢。
湖海三年别,关山万里程。故人频入梦,游子若为情。
家近吴王苑,身居义帝城。平生鸡黍约,何日更寻盟。
开元太平久,错处非一拍。就令乏贤人,何至相仙客。
直道既彫丧,曲江遂疏斥。汲黯困后薪,贾生罢前席。
金鉴束高阁,铁胎空数尺。妙处难形容,英表良髣髴。
摩挲许国姿,尚想立朝色。同时反弃置,异代长叹息。
南服翔燠风,杪秋犹春和。水乾坐濡滞,木舟载悲歌。
名园占原隰,节物逝已多。峥嵘甘菊丛,绰约芙蓉花。
流景瞻应接,腼尔怀阴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