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都落光了,春困一阵阵袭来,自己去荡秋千,却也百无聊赖只得归来。漏壶的水一滴一滴滴下,月亮西斜迟迟徘徊,月光洒在花枝上。在纱窗下彻夜等待着心上人归来,可是那人却并不知道。
樱桃:一作“樱花”;
漏暗:一作“满阶”。漏:中国古代计时工具。此处形容声音细微。
唐张萧远《观灯》诗:“歌钟喧夜更漏暗,罗绮满街尘土香。”
彻晓:通宵达旦。唐陆翱《宴赵氏北楼》诗:“本为愁人设,愁人彻晓愁。”
这是李后主的一首残词,可能是一些草稿。写作的时间是春暮,“樱花落尽春将困”跟另一首的“樱桃落尽春归去”意思几乎一模一样,还有“樱桃落尽阶前月”的意境也是大同小异。一般来说高手填词是不喜欢重复的,相同的意象,相同的意境不应该连续的出现。所以这应该是作者填词的草稿,写不满意的就弃之不用,重新再写。这几首词的意境都差不多,所以应该是同一个时期的,只是凋零的一个是樱花,一个是樱桃。
樱花樱桃同是蔷薇科樱属,樱花也结果,但是以花出名,樱桃也开花,但是以果实闻名。樱桃,因莺鸟所含食,故名含桃、莺桃,汉代始称“樱桃”。早在周代,就因它是春天最先成熟的果实,作为祭献给祖宗的佳肴,被送到宗庙里供奉。汉惠帝时,叔孙通建议:“礼,春有尝果。方今樱桃熟,可献,愿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后献果之例遂兴。冬日乍去不远,春寒料峭之际,能将通红透亮、鲜嫩可口的樱桃摆上供案,满透着吉祥温暖的气息。想那君王眼见着有这样如意的礼物送给祖先,心情定是无比欢快,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正所谓“赤墀樱桃枝,隐映银丝笼,千春荐陵寝,永永垂无穷”(杜甫《往在》)。而在供奉之余,自己采摘几把,端详一番,然后小口小口地品味起来,甜甜酸酸,又是一番快活事。
既然是每年都要上供宗庙,每年都乐于品尝,君王们在自家园林里栽植一些樱桃树,也就自然而然了。“御苑含桃树”(明吴国伦《樱桃花》),“紫禁朱樱出上阑”(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说的都是皇家樱桃了。樱桃树就在帝王的不远处,它的花发结实,都会轻易映入眼帘,梁宣帝、唐太宗都写有赞赏樱桃的作品。因为樱桃年年献于宗庙的传统,它就和江山社稷息息相关,荣衰与共。
李煜隐居不成,被迫当上国君的时候,南唐已经遭后周侵袭多年,屡战屡败,国势日衰。赵匡胤建立宋朝,陆续吞并一些小国后,加紧了对南唐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形下,李煜满目苍凉,再也不会有唐太宗的心境,写不出“朱颜含远日”、“低枝映美人”那样描写樱桃的欢快作品了。然而他毕竟是一国之主,晓得“含桃荐实”,他必定年年要去奉献樱桃给已故的祖父李昪、父亲李璟。“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浓气味殊。”(白居易《吴樱桃》)辖有吴地的南唐的樱桃本是大江南北最茂盛、最有光彩的,然而看着如此晶莹剔透的樱桃,想到风雨飘摇的江山,李煜毫无“永永垂无穷”的信心。他在《破阵子》中说:“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在城破受降次日,李煜没有忘记去辞别宗庙,此时此刻,挥泪不尽,最是伤心。再过十天半月,樱桃花就要开了;再过一个多月,樱桃就将累累低垂,他就可以到禁苑中,采摘上新鲜的几十串,送到宗庙里来供养了。然而辞别之日,永无归期。“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和他李煜,都似那飘落的花朵,纷纷霏霏,如雨,如泪,落下尘埃。李煜失魂落魄地沉浸在飘零的樱桃花雨中,这更符合他的心事。故而在他的词里,不见樱桃,但见樱桃花:“樱桃落尽春归去”、“樱花落尽春将困”。
这些作品就算原来是不残缺的,也应该算作是半成品。作者反复斟酌,心里面都感觉不满意,以至于几易其稿,于是就成了今天看到的样子。
自从金屋贮,自言独恩幸。衾裯尚兴嗟,歌舞还羞骋。
扬蛾绝三千,不顾长门冷。谁信中道迁,骄妒难久永。
裳衣呼驾予,流落操臼井。日向耕织谋,何处风流整。
转喉孰怜音,临妆独矜影。声容坐没销,宠贵两无逞。
抚此丑陋姿,憔悴方自省。流泪向终宵,魂梦飞金屏。
始念君王恩,贱妾诚徼倖。
云中城郭似蓬莱,叠屿重洲绿水回。寺近松关微雨送,津浮兰艇好风催。
鸡豚荒径人烟关,鹳鹤平林画障开。正待幽寻遣羁思,青鞋黄帽喜追陪。
二后睢阳去,潜身泣到明。却回谁敢问,校似有心情。
祖宗诈马宴滦都,挏酒啍啍载憨车。向晚大安高阁上,红竿雉帚扫珍珠。
甘霖停霤。喜浩荡洪恩,跻民仁寿。戍柳拖金,海棠染绛,报道宰官移绶。
转眼积劳三考,大卧更深犹昼。最好处,似冰壶玉露,十分清漻。
难有。看里巷、此日壮夫,都是来时幼。笳鼓迎风,旌旗耀日,旋筑草堂完就。
自今四时纳福,遥对深山如绣。愿岁岁、共桐乡父老,一卮春酒。
岩岩酒阵朝飞檄,兔盏鸡缸纷不一。敬容残客罢周旋,特敕当关脱名籍。
筵前棋槊镇相娱,绝胜弯弧制鸣镝。横窗秋色弄幽姿,疑有花魂呼欲出。
为怜十指费诠排,相遣双鳌破岑寂。别雕秀句写欢悰,归咏声应出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