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新恩·樱花落尽春将困

樱花落尽春将困,
秋千架下归时。
漏暗斜月迟迟,花在枝。

(原文此处缺十二字)
彻晓纱窗下,待来君不知。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樱花都落光了,春困一阵阵袭来,自己去荡秋千,却也百无聊赖只得归来。漏壶的水一滴一滴滴下,月亮西斜迟迟徘徊,月光洒在花枝上。在纱窗下彻夜等待着心上人归来,可是那人却并不知道。

注释

樱桃:一作“樱花”;

漏暗:一作“满阶”。漏:中国古代计时工具。此处形容声音细微。

唐张萧远《观灯》诗:“歌钟喧夜更漏暗,罗绮满街尘土香。”

彻晓:通宵达旦。唐陆翱《宴赵氏北楼》诗:“本为愁人设,愁人彻晓愁。”


赏析

  这是李后主的一首残词,可能是一些草稿。写作的时间是春暮,“樱花落尽春将困”跟另一首的“樱桃落尽春归去”意思几乎一模一样,还有“樱桃落尽阶前月”的意境也是大同小异。一般来说高手填词是不喜欢重复的,相同的意象,相同的意境不应该连续的出现。所以这应该是作者填词的草稿,写不满意的就弃之不用,重新再写。这几首词的意境都差不多,所以应该是同一个时期的,只是凋零的一个是樱花,一个是樱桃。

  樱花樱桃同是蔷薇科樱属,樱花也结果,但是以花出名,樱桃也开花,但是以果实闻名。樱桃,因莺鸟所含食,故名含桃、莺桃,汉代始称“樱桃”。早在周代,就因它是春天最先成熟的果实,作为祭献给祖宗的佳肴,被送到宗庙里供奉。汉惠帝时,叔孙通建议:“礼,春有尝果。方今樱桃熟,可献,愿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后献果之例遂兴。冬日乍去不远,春寒料峭之际,能将通红透亮、鲜嫩可口的樱桃摆上供案,满透着吉祥温暖的气息。想那君王眼见着有这样如意的礼物送给祖先,心情定是无比欢快,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正所谓“赤墀樱桃枝,隐映银丝笼,千春荐陵寝,永永垂无穷”(杜甫《往在》)。而在供奉之余,自己采摘几把,端详一番,然后小口小口地品味起来,甜甜酸酸,又是一番快活事。

  既然是每年都要上供宗庙,每年都乐于品尝,君王们在自家园林里栽植一些樱桃树,也就自然而然了。“御苑含桃树”(明吴国伦《樱桃花》),“紫禁朱樱出上阑”(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说的都是皇家樱桃了。樱桃树就在帝王的不远处,它的花发结实,都会轻易映入眼帘,梁宣帝、唐太宗都写有赞赏樱桃的作品。因为樱桃年年献于宗庙的传统,它就和江山社稷息息相关,荣衰与共。

  李煜隐居不成,被迫当上国君的时候,南唐已经遭后周侵袭多年,屡战屡败,国势日衰。赵匡胤建立宋朝,陆续吞并一些小国后,加紧了对南唐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形下,李煜满目苍凉,再也不会有唐太宗的心境,写不出“朱颜含远日”、“低枝映美人”那样描写樱桃的欢快作品了。然而他毕竟是一国之主,晓得“含桃荐实”,他必定年年要去奉献樱桃给已故的祖父李昪、父亲李璟。“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浓气味殊。”(白居易《吴樱桃》)辖有吴地的南唐的樱桃本是大江南北最茂盛、最有光彩的,然而看着如此晶莹剔透的樱桃,想到风雨飘摇的江山,李煜毫无“永永垂无穷”的信心。他在《破阵子》中说:“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在城破受降次日,李煜没有忘记去辞别宗庙,此时此刻,挥泪不尽,最是伤心。再过十天半月,樱桃花就要开了;再过一个多月,樱桃就将累累低垂,他就可以到禁苑中,采摘上新鲜的几十串,送到宗庙里来供养了。然而辞别之日,永无归期。“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和他李煜,都似那飘落的花朵,纷纷霏霏,如雨,如泪,落下尘埃。李煜失魂落魄地沉浸在飘零的樱桃花雨中,这更符合他的心事。故而在他的词里,不见樱桃,但见樱桃花:“樱桃落尽春归去”、“樱花落尽春将困”。

  这些作品就算原来是不残缺的,也应该算作是半成品。作者反复斟酌,心里面都感觉不满意,以至于几易其稿,于是就成了今天看到的样子。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八年流落醉腾腾,点检行藏喜不胜。
乌帽素餐兼施药,前生多恐是医僧。

太极朝正小道消,岂劳身势借扶摇。履新忽听传天语,革故初看转斗杓。

四面横龙严部乐,两班垂玉肃朋僚。不教计吏空归去,雨露相随诏五条。

豪家抱瓮擅风流,更燎薰炉白雪楼。
鲁笔休分科斗字,蜀都且换鹔鹴裘。
仰天拊髀真为乐,倒载穿肠肯易愁。
欲鱠长鲸置雕俎,愿回北斗挹东流。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煦景朝升,烟光昼敛,疏雨夜来新霁。垂杨艳杏,丝软霞轻,绣山芳郊明媚。处处踏青斗草,人人眷红偎翠。奈少年、自有新愁旧恨,消遣无计。
帝里。风光当此际。正好恁携佳丽。阻归程迢递。奈好景难留,旧欢顿弃。早是伤春情绪,那堪困人天气。但赢得、独立高原,断魂一饷凝睇。

无人六月不愁暑,二子水亭萧爽同。林影溪光坐终日,何须醉引碧荷筒。

世变日已深,人心不如古。狐狸向人号,鳅鳝为谁舞?

承恩喜则人,怫意怒还虎。白日当交衢,杀人莫知禦。

官府不敢问,曲意尽摩抚。生者半逃移,死者空尘土。

礼法徒有名,生民已无主。矧今居官人,冰炭生肺腑。

中心为私室,藉口誇公举。何意慕蔺廉,当面成汉楚。

事功无由成,丧乱遽如雨。上天亦何怒?生民亦何苦?

红日将西沈,悲歌望伊吕。

将军归来气如虎,十万貔貅争鼓舞。凯歌驰入玉门关,邑屋参差认乡土。

弟兄亲戚远相迎,拥道拦街不得行。喜极成悲还堕泪,共言此会是更生。

将军令严不得住,羽书催入京城去。朝廷受赏却还家,父子夫妻保相聚。

人生从军可奈何,岁岁防边辛苦多。不须更奏边笳曲,请君听我入塞歌。

初唱城闉雁影寒,玉喉䆗窱亸云簪。小丛底处传歌样,供奉梨园人姓南。

官衙潦水频频戽。似天半、银河灌注。道南人在下流居,最苦。

小茅庐、避甚处。门前路回汀枉渚。尽濡足、依然窘步。

等闲思约故人来,浪语,便无风、也断渡。

美人昔别藤江湄,藤江山前云满溪。翳门关外春草萋,王孙王孙归不归。

白璧含辉不染泥,除书忽下大江西。衡州事业南山近,工部声名北斗齐。

霄汉丹心回日业,郊原赤子望云霓。悬知早晚推贤相,又筑长沙十里堤。

佳节逢重九,弘开玳瑁筵。衣冠来座上,弦管列堂前。

雁度云千里,虹收雨一天。繁花分绵绣,正色缀金钱。

莫为秋容淡,应期晚节坚。餐英能辟谷,饮水可延年。

采采凌霜瘦,瀼瀼带露鲜。麝兰纷馥郁,罗绮斗暄妍。

西子娇疑语,妖环醉欲眠。蜂媒情太剧,蝶使信空传。

秋圃真堪托,春风不受怜。橘橙宜共赏,桃李谩争先。

灿灿诗如锦,源源酒似泉。歌喉怜宛转,舞袖喜翩?。

旧量谁云减,新声我最便。吟坛兼四美,藩邸集群仙。

槛外风初静,楼头月未圆。杯盘将欲彻,宫徵尚相宣。

酬酢情无已,推敲势欲颠。尘凡真有庆,鱼水岂无缘。

更鼓休相促,茶瓜且少延。兴阑投彩笔,醉去压银鞯。

自昔恩波阔,而今乐事偏。拜归分绛烛,护送拥金莲。

感激何由报,同祈寿八千。

淅米剑头炊。枵腹雷鸣出险诗。诗客眼高轻视鹤,如鸡。终是鸡群有等威。供饲不如期。柰此瓶储告尽时。也胜劈琴馋俗子,充饥。穷饿相从

亨监逃海淹齑瓮,隆老成龙过禹门。独有倪公尚痴坐,几时承继万松轩。

清思眑眑,閟寝微微。恭言载感,肃若有希。芬俎具陈,嘉荐兼列。

凝馨烟飏,分照星哲。睿灵式降,协我帝道。上澄五纬,下陶八表。

闻有一草名鼠莽,食之随死不可医。
非惟自己爱毒烈,辄使妻儿常号悲。
本图将此报私忿,不知官府诚难欺。
人生乐国岂易得,轻命如此何愚痴。
县令惭无功及民,徒有勤恳形诸辞。
后来有问谁为此,但道东阳田家儿。

大江驱蜀下海门,东陵中扼禹所云。洞庭北贯江横分,极望长沙空白云。

华亭宗伯画死杰,家在江南卧黄叶。梦游贾杜伤心地,万古湖南自清绝。

扁舟上溯纵所之,千岩万壑皆生姿。遥睇衡山泊湘渚,应是先生阁笔时。

三百年来如逝水,断缣玉碎埋燕市。乱云脱坏随卷舒,残树迷离半生死。

吾师笔法华亭传,一一点染还天全。少陵脱字真可补,道子破佛嗟无缘。

公今付我传孙子,他日南归水云里。呼儿展画对潇湘,再拜谢公不敢忘。

小窗风定曲肱眠,骨冷魂清梦易圆。
蝴蝶不飞花自落,海棠枝下月娟娟。

新持半偈出青莲,孤鹤閒云思渺然。金锡来承天汉语,紫衣归坐雪峰禅。

寻钟野寺残山外,漱齿寒流落照边。行至东林休结社,松枝已偃旧房前。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