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女挽诗

荆江春梦断,虞殡夜魂孤。
未及陪宗室,应难袝舅姑。
一时母从子,百岁妇随夫。
经礼缘情制,临风老泪枯。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猜你喜欢
过雨新荷生水气。高影参差,无谓思量睡。梦里不知轻别意。醒来竟是谁先起。
去路夕阳芳草际。不论阑干,处处情怀似。记得分明羞掷蕊。自知不是天仙子。

三年非一事,知尽爱人心。满任添新发,还家带旧琴。

鹊声先棹去,柳色到都深。即日应冠豸,凭共记得沈。

长水风荷叶叶香,斜塘惯宿野鸳鸯。
郎舟爱向斜塘去,妾意终怜长水长。

穷檐久已叹牂羊,次第焦枯到荔墙。百亩如云且休矣,一床凉雨可思量。

渰凄忽借风为阵,霶霈仍教水作乡。秋至江湖催放棹,蓼汀葭渚兴何长。

斗茶庭院喂蚕天,薄袖单衫似去年。末接语言当面笑,暂同行坐夙生缘。

狂生易得语流罪,好女难参月上禅。暗地忆人终觍腆,若为呈露向君前。

庭前弱柳黄金线,池畔新苔绿玉钱。可是燕鸿恋韶景,犹将健羽度晴天。

宣皇昔时乘八风,御龙游戏行烟空。马前两两侍王女,别馆多在蓬莱宫。

朝天宫中旧时殿,楼台昼锁无人见。琉璃井塌青苔满,松柏森森月如练。

呜呼往事难具陈,灯火如山又一春,北斗坛西访隐沦。

我师黄衫白?巾,坐我更致西楼宾。玉杯潋滟赤玛瑙,织罽四角银麒麟。

酒肉山堆满堂醉,仙厨往往来八珍。孝宗之朝五真人,师也磊落当其伦。

自言召见亲赐食,曾把丹书献紫宸。如今寂寞看春色,银鱼玉带无消息。

岂惟鱼带无消息,欲语吞声泪沾臆。劝师对此莫酸辛,世间万事如转轮。

且将芝草供生计,聊与烟霞作主人。月偏彩云当牖生,旋呼两童吹玉笙。

闻师妙得逡巡术,百壶倒尽还须倾。古来仙子尚谁在,饮者翻垂千载名。

名垂千载亦区区,酒阑灯昏夜复徂。不见泰陵草已宿,春生树啼双老乌。

此时亦应群帝趋,金灯翠旗光有无。

一更里,瞥看参罗万象列。搜出那坐正昙,内中位貌偏别。向北方也,玉花结。银素将来细得热。把乌龟牢缠绁。然后四只脚,狞狞子一齐打折。害风儿,怎生说。

一间佛庙四山中,曾下书帷共阿戎。红叶白云依旧好,别来又过几秋风。

征车如水辔如丝,望入金河欲曙时。万里山川环拱抱,九天宫阙起参差。

风林泥泥山多露,野淀棱棱晓有澌。三十馀年观国愿,白头今日到京师。

百年事业此悬弧,倚席弹冠更献图。欲比荀家齐淑爽,先于屏上指之无。

舣岩投僧话,驱迎势若归。
林峦穷胜处,楼阁尽恽飞。
本谓身还舍,何期雪拥扉。
莫嫌行复住,世事合随机。

闻说仙家日月长,此图自可献萱堂。愿凭青鸟自佳信,更借蟠桃献寿觞。

膝下彩衣初拜庆,门前骢马又严装。临行教语知多少,定出皇华第一章。

庖祝有分守,而欲侵其厨。
峨冠何如人,携我相与俱。
微哉烹醢身,谁为蠲濯壶。
芳臭自云荐,公尸色未愉。
摄衣入庙门,匍匐投遐区。
同愆不同谪,无乃矜庸愚。
相期厉珪璋,临别重踟蹰。

万花风雨总飘零,抹粉涂朱鬻斗升。太平累累渡江去,此生从此别西兴。

飞阁临无地,巨区可平吞。
高岩耸怪石,老木缠云根。
人散鱼虾市,帆归葭苇村。
每来豁尘虑,不妨频款门。
每恨诗才短,吟来两目昏。
虽然五七字,难似万余言。
雅道扶不起,苦心谁共论。
几回风雨夜,哭杀杜陵魂。

姑恶姑恶。仗恃雄风凌燕雀。是何意态酷且虐。剥我尽脂膏,威我蹈汤镬。

怨气充塞天地橐。纵使鸱张龙蛇跃。终为渊丛驱鱼爵。

姑恶姑恶。

眉山蹙,多愁慵整搔头玉。搔头玉,觑他双凤,暗怜孤独。

阖闾城外春波绿,兰舟载酒欢难续。欢难续,郎归何日,金钱偷卜。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 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