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礼风雨起。
刘桢
刘桢(180―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诗人。他的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如今存诗十五首,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喻。
  猜你喜欢
古堞烟埋宫井树,陈主吴姬堕泉处。
舜没苍梧万里云,却不闻将二妃去。
黄卷不关兼济业,青山自保老闲身。
一行万里纤尘静,可要张仪更入秦。
海外三年谪,天南万里行。
生前只为累,身後更须名。
未得平安报,空怀故旧情。
斯人有如此,无复涕纵横。

采药侵晨入乱峰,宿云无处认行踪。归来应念尘中客,寄与玄芝手自封。

黑云扑下一天雪,开帘正见花飘飖。
渌樽覆案不能饮,缅怀白发同心交。
拈毫竄纸覆自戏,不觉大语惊连鳌。
呼儿謄本寄之去,岂敢有意夸雄豪。
谚称抛砖引鸣玉,遂蒙老手来相嘲。
且言本出将家子,惯看飞云连沙起。
常骑快马臂苍鹰,走屠赤豹裂青兕。
燕山崛岉郁天起,玉关石壁俱天垒。
昔缨汉冠为汉民,今埋胡沙作胡鬼。
欲携熊虎十万师,独以一帚扫群螘。
左钤休屠批谷蠡,直出龙沙五千里。
呜呼君言岂不伟,单于闻之须怖死。
莫羞茜袖双鬓华,盘屈肺肝生叹嗟。
君不见东海老翁含两齿,投竿起载文壬车。
又不见荆州长史年七十,手提九鼎还唐家。
穷通变化不可测,蟠蛟宁久藏泥沙。
况君著意经营久,奇策峥嵘烂星斗。
殿前即日拜将军,缚取单于不引手。
我实读书枉用心,伊皋功名竟何有。
待君金甲破敌归,且作长歌倾贺酒。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桃叶舟回,枫林客去,西渚波千叠。
见十里横塘,几阵凉飔,独上小楼,柔肠断绝。
春信莺花,秋期河汉,总是愁时节。
怅碧海青天,夜色苍凉,归去明月。
凄凄切切。
相思苦梦雨何曾歇。
恁不似当年,绛唇含笑,而今剩有啼痕泪颊。
洛浦川长,青溪路断,晓露风灯灭。
但寄语还淹,有个人儿,莫便轻别。

  余一夕坐陶太史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急呼周望:“《阙编》何人作者,今邪古邪?”周望曰:“此余乡徐文长先生书也。”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盖不佞生三十年,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噫,是何相识之晚也!因以所闻于越人士者,略为次第,为《徐文长传》。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摸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抄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世道交相丧,忠义递代出。
累累矜名子,祸来空叹息。
事机多倚伏,藏身亦何拙。
人皆种香兰,我独种荆棘。
香兰有人锄,荆棘老道侧。

马上谁家子,相逢灞水头。片言合义气,笑赠千金裘。

生子不愿为腐儒,寻行数墨成蠹鱼。教子莫教治生产,求田问宅徒守株。

君不见渥洼龙种千里足,高视阔步陵天衢。安能俛首随款段,血汗伏枥悲盐车。

忆我伯兄九谷子,先世分室城东居。一朝落地为兄弟,先后雁行如贯珠。

七岁同师授章句,八岁九岁能操觚。十岁为文学声律,弟兄唱和无时无。

大庭广众弄柔翰,满堂宾客争称誉。伯翁我翁莞尔笑,私心相庆阳谦虚。

我年十三举博士,自誇逸足能先驱。须臾阳九天改步,儒冠高挂归田庐。

伯兄十五始入学,一举再举登贤书。兄年十九我十八,从此出处天渊殊。

兄方及弟两出宰,廿年不调思归与。我年四十入山去,终老不材如大樗。

殊涂同辙各有以,盖棺事定当何如。伯兄不死赖有子,快哉一马生三驹。

中间神骏不可测,少不相从东郡趋。有时绕膝闻诗礼,有时出郭随蹇驴。

有时承欢郯子国,有时定省来姑苏。孺子可教更可畏,制义帖括宁区区。

吟诗直欲祖风雅,初盛为主中晚奴。文章寝食饱秦汉,三唐两宋皆皮肤。

而翁所学有真诀,心传口授无精粗。小子狂简志高远,良玉未及分瑕瑜。

秋风飒飒树不静,废书读礼日月徂。太初堂上见手泽,白门城外闻啼乌。

故园归去问封树,总角今来成丈夫。我时卧病一百日,朝来起坐须持扶。

归人解装席未煖,闻我老病深嗟吁。自携诗卷过桥去,行吟直到南山隅。

吟声未歇履声近,病夫下榻开绳枢。入门再拜谁家子,谛视方知封与胡。

去日垂垂髫夹囟,归时鬑鬑微有须。去日斑衣事儿戏,归时博带飘长裾。

人生少壮会如此,使我日暮悲穷涂。问子来意胡为乎,袖中有物能卷舒。

琅玕出手光照席,索我落笔为点污。我身既隐文何有,汝言可采良不诬。

开卷一唱复三叹,掩卷大声还疾呼。九谷子,九谷子,有子如此道不孤,有子如此道不孤。

多少泪,不惜更沾衣。一片芳心千万绪,子规啼月小楼西。

无语枕频欹。

智囊徒自役,垄断亦何有。临流无桔槔,吾慕汉阴叟。

饮罢金盘玉露杯,和阳消息到寒梅。月华夜照昆崙顶,雪浪春融滟滪堆。

此事一行嗟便废,迷途未远幸归来。高斋久久高人迹,砌面重重封绿苔。

虑涕拥心用。
夜默发思机。
幽闺溢凉吹。
闲庭满清晖。
紫兰花已歇。
青梧叶方稀。
江上凄海戾。
汉曲惊朔霏。
发斑悟壮晚。
物谢知岁微。
临宵嗟独对。
抚赏怨情违。
踌躇空明月。
惆怅徒深帷。

怡山东麓堂静深,欲寻真景真难寻。华钟时发贞明韵,秀木递悬天监阴。

天风飂飂吹余发,戏绾幽藤作条脱。骑凤箫惊乌石云,降龙剑照古山月。

丹炉药灶长周旋,六时采撷三芝鲜。蓬莱书札失幽约,几度归潮深碧烟。

叫彻黄鹂,难留住韶华片刻。垂杨如织。万缕伤心碧。

春到愁生,春去愁无敌。人儿只。相思泪滴。点点啼鹃血。

湘帆卸后,来寓古渝州。琴和砚,书和剑,枕和瓯。暂勾留。

万古三巴路,宕渠水,涪陵岸,明月峡,香炉岭,少年游。

远眺江天夕照,沙横雁,雁更横秋。甚琵琶商妇,沦落也知愁。

客思悠悠。上高楼。

昔题襟处,拂云树,黄陵渡,渺扁舟。儿女怨,英雄泪,不监州。

不封侯。酒债寻常有,新抛却,鹔鹴裘。陶处士,浑难耐,斗升谋。

苦忆当时京洛,曹邱客,旧日朋俦。看无边波涌,孤艇去如鸥。

烟锁芳洲。

十年羁旅田横客,仗剑功成茅土分。环海尽为新属国,归朝即拜后将军。

御刀龙雀光如水,宫锦葡萄色似云。金殿谢恩旋出镇,雅歌还得奉南薰。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