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 其一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鞦韆不见人。殷勤木芍药,独自殿馀春。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急景递衰老,此经谁养真。松留千载鹤,碑隔六朝人。
洞水流花早,壶天闭雪春。其如为名利,归踏五陵尘。
百计归无策,谁知祸有胎。
江河周顗泣,城郭令威来。
访旧须俱白,过家心欲摧。
故乡非不好,不是锦衣回。
七千里别宁无恨,且贵从军乐事多。不驻节旄先候发,
偶逢山寺亦难过。蛮人独放节田火,海兽群游落日波。
远作受恩身不易,莫抛书剑近笙歌。
雨热宫城阔,秋声禁树多。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1]
追旅思,[2]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天下苍生望哺深,君家父子总关心。麦舟亦是区区事,薄俗犹能慨古今。

秋鹰侧目正愁胡,赌墅还持丈二殳。白首主恩吾未报,家儿得似谢玄无。

大悟明明也。大智闲闲也。大道行行应自然,风风马。永永逍遥也。大水高高也。大火炎炎也。大药辉辉晃宝瓶。真真马。得得长生也。
上庠同补处,祖父昔通家。
书在灯俱续,舟移剑共差。
故都箕子麦,晚忆邵平瓜。
五福公无恨,吾生自可嗟。
周游灵境散幽情,千里江山暂得行。
所恨风光看未足,却驱金翠入龟城。
桐谷孙枝已上弦,野人犹卧白云边。
九天飞锡应相诮,三到行朝二十年。
身到瀛洲须命好,官称庚氏莫言卑。

山迥天悬石室高,烟霞洞古锁蓬蒿。问津或恐渔郎入,故遣云封不种桃。

月夜愁闻玉笛吹,绿珠先去小乔随。赵王伦死无横逼,拼断红颜更为谁。

天街云骑拥青騧,明月参差印帽纱。
簇仗旌旗相掩映,报班钟鼓未停挝。
晨光隐约通三殿,和气氤氲满万家。
朝下迥无人语杂,早莺啼出内园花。

青鸾西归海天暝,芙蓉十二画屏冷。剪刀无声落冰绡,月转梧桐夜窗静。

些死巫阳招不回,纸钱断裂成尘埃。孤鸾吊影菱花惨,机头白石生苍苔。

诸郎呱呱哀动地,雪色麻衣湿红泪。明朝扶榇过湘江,未见九疑心已碎。

画阁换粘春帖,宝筝抛学银钩。东风轻滑玉钗流。纤就燕纹莺绣。
隔帐灯花微笑,倚窗云叶低收。双鸳刺罢底尖头。剔雪间寻豆蔻。

翠鸾飞下尾毵毵,怪石崭岩倚碧潭。一路鹧鸪啼不断,行人挥泪湿征衫。

问字宵分莲漏迟,新声唱出合欢词。明朝厨下羹汤作,姊妹同看洗手时。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