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洗干净锅,放少许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价钱却贱得像泥土一样;富贵人家不肯吃,贫困人家又不会煮。我早上起来打上两碗,自己吃饱了您莫要理会。
注释
铛:锅。
罨(yǎn):掩盖,掩覆。
柴头:柴禾,做燃料用的柴木、杂草等。
解:了解。

赏析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净洗铛”,虽然是说做好烹调的准备,其实这正是做事或修养身心时虔诚、认真态度的体现。煮肉如此,做一切事情,均须如此。读者可以从这小心翼翼的“净洗铛”中,窥见到苏轼平时修养身心之严谨、真诚。“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水放得不多不少,火要不大不小,这样煨炖,才能将肉烹得又烂又有滋味。苏轼告诉我们,具体实践中,每个环节都要做得稳妥,仔细,来不得半点马虎。透过这一丝不苟的准备与实际操作,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烹调本身,而是与对待人生、修炼自身的一种兢兢业业的精神了。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煮猪肉,只要方法得当,缓缓煨炖,到了时候,它自然滋味醇厚,美不可言。这两句,说的是煮肉,而当我们联想人生的时候,不是正好发现,它切中了那种急功近利的社会人生弊端吗?人生的成熟感悟,是需要时间的。好大喜功、气浮心躁,得到的可能有一时“战果”,其实是失败的结局。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人生的精彩往往就在平淡的日常生活当中。像猪肉这司空见惯的食物,人们并不觉得里边有什么奥秘可寻;像炖煮猪肉这样的家常之事,人们也容易忽略探讨其中精益求精的可能性。苏轼的叹息,除了猪肉本身之外,另有一种可供联想的可惜之意——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种种事物时,或不肯,或不愿意去深入了解并挖掘其潜力。读者应该从他的叹息中,理解猪肉之情以外的深意——真善美就在我们每日每时的生活当中,发现、创造美,乃是我们大有潜力可挖的人生使命与快乐。联想到苏轼在以上所举《答毕仲举书》里把吃猪肉比为修养身心的象征,将那虚无缥缈的(佛学)“龙肉”之类的玄谈加以屏弃的哲理思考,我们或许能更深层理解“黄州好猪肉”这四句诗歌的另一番味道。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正因为对亲自创造的烹调艺术,十分满意,所以作者竟吃了“两碗”。“两碗”,不但写出了胃口的满足,更写出了心灵的惬意。作者仿佛早就料到了他人的议论与惊诧,他风趣地说,我吃猪肉,腹满心惬,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外界对我的褒贬,尽可至之度外。了解佛学的读者,知道佛家最讲“心安”,强调看轻外物(包括他人的议论)、重视内心的安定,因此,可以说,东坡的这一“饱得自家君莫管”之平淡结尾,其实是展现了他的佛学修养,蕴涵了深刻的人生感悟的。

  值得说明的是,在吟《猪肉颂》之时,苏轼并没有对他的“猪肉观”的人生思考做刻意的诠释、解说,而全在一片笔墨神行之间,有意无意透露着他的佛学修养与对佛学的借鉴、改造,这一点是需要补充说明的。

  苏轼此诗题的《猪肉颂》三字中,看似滑稽,实际是在幽默中蕴涵了严肃的主题的。作者的颂,当然包括了在味觉方面的享受,对自身的烹调创新方面的自得;但是当我们了解了苏东坡当时的艰难处境时,就会在诗人享受味觉美味后面,朦胧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一个在为人处世方面,永远追求更高远深刻的情味的,将日常生活与理性思考方面达到“知行合一”理想的哲人。尤其是作者将烹调艺术与人生超越的理想有机结合为一体,为我们所做出了典范——猪肉,是猪肉本身,又象是别的什么。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龙形江影隔云深,虎势山光入浪沈。潮蹙海风驱万里,
日浮天堑洞千寻。众峰作限横空碧,一柱中维彻底金。
还叱楫师看五两,莫令辜负济川心。

长街灯影明,郎在花棚许。群去勿群来,认郎不敢语。

白发出门来,三见梅花谢。
客路有岁年,归心无昼夜。
孟郊天地窄,杨朱歧路多。
忆昔安舆到郡时,使君欢迓镇江湄。
万人踊跃瞻耆艾,千里歌谣美孝慈。
盛德所钟门阀在,平生无愧鬼神知。
佳城一闭成千古,徒有阴风拂繐帏。

雪晴宫草隐晴沙,相国朝天试帝车。班马昼移温室树,鸣鸾晨度掖垣花。

搴帷每命贤俱载,趣驾频烦使至家。此日龙门谁执御,拥经正履侍金华。

半醉归来卧不成,月华霜彩烂中庭。茶铛冻结香匜冷,只把梅花嗅得醒。

数家茆屋是沙河,废闸当河乱石多。大船东下好扶舵,泗水西流当奈何。

萧条金阙远,怅望羁心愁。旧邸成三径,故园馀一丘。

庭引田家客,池泛野人舟。日斜山气冷,风近树声秋。

弱年陪宴喜,方兹更献酬。修竹惭词赋,丛桂且淹留。

自忝无员职,空贻不调羞。武骑非吾好,还思江汉游。

结构依茂林,开轩面青嶂。浮岚变朝采,宿雨经池上。

春阳正和煦,生意日条畅。径草绿已繁,皋兰叶初放。

脩翰摩烟霄,游鳞泳清涨。动息皆自然,至理妙无象。

遗纷便静观,寂寞谐所尚。偃仰丘壑间,中情无得丧。

江蓠初长杜若新,紫蕙红兰洲渚春。楚天正远欲有遗,江上独行逢故人。

一株新柳色,十里断孤城。为近东西路,长悬离别情。
时贤明鉴裁,鉴裁信奇欤。
识此希世宝,谓其僧区区。
未冠已溢声,贤书上宸庭。
不一而止足,竟压四海英。
直入九华招隐遁,化工尤物殊不吝。
文章光焰胜燃犀,远至牛渚{左火右属}无尽。
归来纪事满缣帛,却屑米盐繁密讯。
天公终不屈大器,称表直上几昼晋。
倚伏之机真叵测,庖丁全牛有余刃。
先生道大何所容,颜渊今用退为进。
一以涵养使莫折,一以淑我邦之俊。
然而鉴裁还合明,孔席未暖五鹗并。
此时庙谟正隐郁,驱屏尘翳须升平。
驱屏尘翳须升平,要当迅召文武卿。
时来时来乌可御,譬如南海云鹏程。
他年功业就,缣册传永久。
劣哉魏无知,仅此遮拙丑。
皇家褒举者,旷典华衮右。
天地之间犹有碍,江山酌酒尚无馀。
长裘短褐经行处,惟见龙蛇壁上书。

不作三年聚,宁知一别难。相依怜拙宦,濒去劝加餐。

秘笈谁同校,征衣念汝寒。地逢旧雨,传话报平安。

我琴未弦进,浑然心与耳。
自从识开指,反为琴所使。
沆瀣金茎露,清洁玉壶冰。分明昨夜,光见南极老人星。山甫秀钟松岳,傅说上符箕尾,造物为时生。一代词科伯,飞上到蓬瀛。
紫薇天,丹禁地,掌丝纶。盘洲益国。个样人物只三人。辞却翰林风月,故就湖湘霖雨,天下共为春,试看玉堂□,太半秉洪钧。
长安去是归,上马肯沾衣。水国车通少,秦人楚荐稀。
鸿方离北鄙,叶下已西畿。好整丹霄步,知音在紫微。
老屋风悲脱叶,枯城月破浮烟。谁人惨惨把忧端。蛮歌犯星起,重觉在天边。
秋色巧摧愁鬓,夜寒偏着诗肩。不知桂影为谁圆。何须照床里,终是一人眠。
才到松陵即是家,擎空皎月莹无瑕。
自须台上分明看,拟欲呼仙泛海槎。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