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卒于度宗咸淳九年【公元一一九二年一二七三年】,年八十三岁。宝庆二年,(公元一二二六年)第进士,授浏阳主簿。累迁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敷陈经义,随事启迪。景定三年,(公元一二六二年)春雷,诏求直言。经孙奏年来忠谠之气,郁不得行,上帝降鉴,假雷以鸣。人谓切中时病。累官翰林学士知制诰。公田议起,经孙极论不便,忤贾似道,罢归。家在洪、抚之间,有山方正,因号矩山。闲居十余年,卒。谥文惠。经孙作有《矩山存稿》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伏枕经旬矣。掩晴窗、谁为称药,谁为量水。又报凤城颁正朔,佳节来年有几。
便有也、徒增悲涕。壁角风吹残历本,细于尘、蛛网偏萦此。
新和旧,恨如雨。
梵钟故递愁人耳。是邻家、寄寒衣去,北邙蒿里。畴昔春衫誇样好,描尽花儿凤子。
才直得、红蚕一死。今日纵然随例送,怕燕妆、难称伊心里。
烧罢也,綵灰起。
昔与几道论物理,初若不合终有取。行严理不减几道,文辞益达真其偶。
滔天新说理忘返,徒使学者失所守。山移海覆俄自败,始信吾道可长久。
子于学术诚善变,非但心悟实身受。速宜著书道甘苦,后生循循得切诱。
世人欲杀定何意,正坐名高博众诟。冲寒过我示新作,抑郁穷愁聊一呕。
不妨独以文为诗,莫与时贤较升斗。
坎壈客游子,岁莫怀百忧。困若伏辕驹,未遇甘垂头。
志度蕴刚洁,劲气横清秋。岂事稻粱唼,比翼黄鹤游。
人情憎远客,言笑怀戈矛。有道死不泯,能易匈匈不。
穷当志益坚,讵逐波上鸥。有杜莫逆交,有李山阳俦。
日想文义会,夫我心则休。心休日月閒,忽忽时岁遒。
俗子浪嗤诟,日夕竞咆炰。圆凿事方枘,固知不相谋。
我徒方外士,汎若不系舟。东西与南北,无入不优游。
至此愿随俗,俛眉愧前修。驾言归去来,山寒不可留。
薄俗利口实,斩斩非我侔。太息仰明月,忍作寻常流。
殷先作晋安南府长史掾,因居浔阳,后作太尉参军,移家东下。作此以赠。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
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
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
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山回杉熛清,厓倾花雨下。讵知吾道非,偶然适旷野。
磊落万陨星,赴流饮奔马。风微叶时落,磴寒雪自洒。
孤松萦萝转,幽峰抱岚灺。景晦良遇稀,心异真赏寡。
举手谢时人,岩阴栖古瓦。
巨镇雄江表,炎州介岭巅。通津波险涉,接驿路高缘。
土贡来遐远,舆图按末颠。犷民疲斗蚁,狡吏攫饥鹯。
蛊念山多瘴,蒙知地出泉。黄浮乌影淡,红晕蜃光连。
石老苔成藓,崖阴笋作鞭。翠屏开近嶂,素练杳回川。
禽弄千般巧,花分四序妍。九重严政治,六辔选时贤。
喜际风云会,同沾雨露天。胜谈莲幕内,妙句药阶前。
苦味槟榔好,清香荔子悬。罕逢苑北马,富聚海南船。
古迹荒城碣,晴炊野墅烟。行经韩子窜,蛮耻越王偏。
贾客财常万,僧尼寺或千。整絺冬亦尔,乘屩俗依然。
人物生唐相,儒风盛孔编。快心时小憩,过眼境频迁。
发兴超言外,销愁向酒边。入朝应报最,何得赋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