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卒于度宗咸淳九年【公元一一九二年一二七三年】,年八十三岁。宝庆二年,(公元一二二六年)第进士,授浏阳主簿。累迁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敷陈经义,随事启迪。景定三年,(公元一二六二年)春雷,诏求直言。经孙奏年来忠谠之气,郁不得行,上帝降鉴,假雷以鸣。人谓切中时病。累官翰林学士知制诰。公田议起,经孙极论不便,忤贾似道,罢归。家在洪、抚之间,有山方正,因号矩山。闲居十余年,卒。谥文惠。经孙作有《矩山存稿》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百家玉子十家温,巴什何能比阿浑。为问千家明伯克,滋生可有毕图门。
紫髯将军都建业,西吞巴蜀东吴越。长江南北画鸿沟,要与曹瞒分汉室。
区区鼎峙非其志,左公可以恩义结。筮得归妹昏媾之,天下英雄多好色。
妹也女中一人杰,待婢明妆剑环列。月下玉人谁复佳,凛凛戎机临虎穴。
荆州借得作汤沐,割据幡然帝号窃。中宫正位吴夫人,妹乃徘徊中断绝。
阿兄误我母则亡,刘郎薄幸心如铁。孱陵别筑卫以兵,兵败猇亭人不活。
从此游魂无所归,泪洒湘妃斑竹裂。神弦鼓曲沉红丝,谁赴蟂矶寒食节。
遗庙宵来风雨多,明珠步障声萧瑟。
君不见吴山高起千万丈,上有烟岚变化出奇状。
影照江流湖水地镜分,下抱太空各垂文光密星象。
晓日波平如熨横素罗,幽鸟低飞閒来往。岸芦石树小径斜,隔岭樵歌应渔唱。
山根湖脉下相通,福基寿域深且广。武陵主人偏嗜黄精淡可食,子孙皆换仙骨格。
望云何由并称觞,时复驰神到乡国。元气混沌含孝胚,圣人独知立兹德。
堂中高挂二仙图,木公金母若旧识。两颜不衰百岁期,际天海色苍茫浩无极。
四明山水天下异,东湖景物尤佳致。古来奇处芜没多,极目空馀老苍翠。
最称险奥奇福泉,崒嵂万仞摩青天。屹起精蓝名寿圣,松风飒飒泉涓涓。
一径崎岖通下水,风物人情更淳美。两椽茅屋何萧然,是即吾庐靠山起。
吾尝终日倚阑干,眼界峨峨碧玉攒。有时出户一乘兴,枯筇蜡屐随清湍。
攀萝直上上水去,烟霞迤逦僧家路。龙藏虎蛰天地宽,陟岵欷歔空堕泪。
次经象坎白云庵,阴崖断谷常青岚。中有村墟号韩岭,渔歌樵斧声相参。
陶公霞屿峥嵘出,秀杰绵延数非一。鳖山孤立水中央,规圆不赖人镵刻。
地雄山壮泉源豪,七十二溪俱怒涛。截山突屼起六堰,百尺花蹊金石牢。
鸣桹掷钓渔艇短,数百成群来往款。绿蓑青笠苦忘归,细雨斜风浑不管。
栖真兰若奇南隅,闻是徐王旧隐居。莲塘十里香风阔,凫鹥鸂鶒时沉洳。
一帆迅抵青山寺,丈室云堂高赑屃。森森松菊蔽村祠,细读刓碑知故事。
云是皇朝李使君,浚浊澄清利后人。迄今旱岁赖实利,血食往往长秋春。
破雾穿云梯磴滑,石胁山腰遍金刹。濯足清流舒啸长,筼筜十亩清风戛。
紫衣道士氏曰朱,高论山前结草庐。客至石坛无俗物,横琴数曲酒一壶。
对岸二灵只一苇,依约谁家葬龙耳。夜深疏雨洗遥空,一朵浓云罩山觜。
金襕禅老今大颠,坏衲蒲团日坐禅。我行不问西来意,消息还将方寸传。
乌石山头滕奥口,泓澄万丈辉星斗。过客谁知此地灵,只闻静夜生龙吼。
鉴湖芜没多田畴,临平车马尤喧啾。纷纷未识兹万顷,神仙窟宅合在东南北西陬。
周游几千里,此兴犹未已。归来摸写笔不停,大匠从其诮狂斐。
陶翁种五柳,萧散本天真。刘生荷一锸,似亦返其淳。
步兵哭涂穷,诗思日以新。子云草《太玄》,亦复赋《剧秦》。
四士今何在?贤愚同一尘。当时不痛饮,为事亦徒勤。
我生百代下,颇与四士亲。遥遥涉其涯,敛然一问津。
但惧翻醉墨,污此衣与巾。君其恕狂谬,我岂独醒人。
秋风偏无情,远送片帆去。顷刻舟不见,两桨隔云树。
含愁独自归,一步一回顾。秋江今夜月,扁舟泊何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