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望多奇峰,北瞰独仙府。欲致武夷君,石坛罗桂醑。
鲤鱼风起,津梁断、盈盈一水难渡。藕花相向自成莲,谁道中心苦。
又不觉、明星在户,鹊桥横跨黄姑渚。怕喜极悲生,似那日匆匆,再把欢笑辜负。
堪恨桂阙姮娥,乘云骖雾,便踏龙尾先去。碧鸡啼罢凤楼寒,早漏声催鼓。
盼油壁香车驾了,踟蹰欲觅频回顾。但暗滴、真珠落,教向人间,散成飞雨。
畴昔偕兹役,维予暨汪子。我从中道还,子亦废然止。
汪子行㷀㷀,念之心欲死。重来亦同归,依然吾与尔。
汪子功名人,微尚不在此。去留皆洒然,更觉归可喜。
举世急功名,吾尔众所訾。曰此无远图,区区效儿女。
两人相视笑,吾乃徇誉毁。古来耕钓徒,亦各有其侣。
得子巳不孤,悠悠何足齿。
翠幰流苏声细悄。义甲冰弦袅袅。门外萧郎扰。鹤簪惊向犀奁掉。
金鸭炉中香篆袅。翠盎文鱼长绕。听说相思鸟。红潮两点檀痕小。
三载亲从上将牙,水军十万下珠崖。汉庭若薄征南赏,海外何人斩吕嘉。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玉堂高,良夜静,两行绿鬓珠帘影。双眸光射简编青,蜡花红过枝头杏。
墨光如漆颜如玉,如此豪奢差不俗。十载听鸡萧寺中,名成合享风流福。
夺得鳌头付阿兄,钜笔如椽专史局。按来新乐五音调,小宋名高宫禁熟。
剪烬清宵素手劳,焚膏彩袖扬清馥。月初高,风弄竹,丹铅已看盈篇幅。
应与金莲一例传,千秋照耀双枝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