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飞旌向何许,深入万松烟。草湿云边径,山昏雨外天。
兴高穷胜迹,政美见丰年。谁识君侯意,临风一慨然。
铜驼栖荆棘,豺虎纷蓟幽。倚枕难复寐,振衣上幽楼。
明月一何朗,万里关山秋。商气凄肝脾,欲默不能留。
遂为变徵声,客子增离忧。胡马惨不嘶,辽雁惊别愁。
平阳十万卒,乘夜旌旆收。奚事三寸舌,一说定五州。
程氏有烈女,自名为笋姑。六岁诵论语,七岁奉盘盂。
八岁工织缣,九岁绣罗襦。十岁慈母病,甘饿其体肤。
三日常不饭,羹药办中厨。笋姑年十七,未常里门趋。
趋趋户庭间,亦不踰门睮。其岁为戊申,其月为辰娵。
野鸟守房舍,暴客执矛殳。公然纵白刃,获金而索珠。
阿母病床褥,女不忍驰驱。宁死于母旁,慷慨行捐躯。
暴客挥火茅,延烧乎室隅。救火抵母难,身与白刃俱。
毁生存大义,气绝在须臾。观者如堵墙,股栗泪填衢。
行者久伫立,叹息烈女殊。老者哭纸钱,焚致乎修途。
幼者馈巾帛,村村桑叶枯。媒妁向婿言,此罪谁当诛。
程氏筮十日,不久当归夫。岂知中道崩,使君委罗敷。
何以拜姑嫜,姑嫜泣乌乌。命子各成礼,长恸恨穿窬。
衔悲收汝骨,归葬乎上都。
彦古侍郎七世孙,姓吴名重元隐沦。伪吴窃据党朱定,借粮不许族重门。
一妾携雏出远匿,返取嫡子刃已吞。孤儿八岁天所存,老渔拯此芦中人。
云亭日暮遇重婿,相对涕泗交沾巾。存孤济险阴佑耳,琼弁之报何足论。
孤儿曰远从婿姓,五子其四仍归根。以死抗逆古壮士,义烈自足启后昆。
妾张渔顾婿姓陈,至今轶事传伞墩。
万蝉收响,官柳惊凉燠。台城几行秋影,渐萎前朝绿。
词客哀时未了,自惜登临促。群山如簇。斜阳一瞬,凄绝兴亡旧游目。
因念陶公归去,斗酒怀松菊。佳节且暂淹留,那得公田熟。
天外浮云笑我,百事多拘束。安排筇竹。红萸相识,取次明年醉醽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