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决壅蔽,不使人知所欲
臣闻国家之患,患在臣之壅蔽也;壅蔽之生,生于君之好欲也。葢欲见于此,则壅生于彼,壅生于彼,则乱作其间,历代有之,可略言耳。昔秦二代好佞,赵高饰谄谀之言以壅之;周厉好利,荣夷公陈聚敛之计以壅之;殷辛好音,师涓作靡靡之乐以壅之;周幽好色,褒人纳艳妻以壅之;齐桓好味,易牙蒸首子以壅之。虽所好不同,同归于壅也,所壅不同,同归于乱也。故曰“人君无见其意,将为下饵”,葢谓此矣。然则明王非无欲也,非无壅也,葢有欲则节之,有壅则决之,节之又节之,以至于无欲也,决之又决之,以至于无壅也。其所以然者,将在乎静思其故,动防其微。故闻甘言,则虑赵高之谀进于侧矣;见厚利,则虑荣夷公之计陈于前矣;听新声,则虑师涓之音诱于耳矣;顾艳色,则虑褒氏之女惑于目矣;尝异味,则虑易牙之子入于口矣。大如是,安得不昼夜虑之,寤寐思之,立则见其参于前,行则想其随于后。自然兢兢业业,日慎一日,使左不知其所欲,右不知其所好,虽欲壅蔽,其可得乎?此明王节欲决壅之要道也。
时日得君来,开豁极心目。夜坐对明月,清谈倒筐腹。
方儗千日欢,讵忍后期促。饯子卓午天,徘徊日西没。
眷恋勿复言,去去保馀馥。
旅馆江湖苦往来,那堪时节并相催。雪当腊尽寒才见,梅在春前冻未开。
野客过期空具尽,山童不语讶停杯。相思独坐寒斋晚,禁得边城鼓角哀。
方君植之能说子,古貌雄情无与比。偶然折券散千金,三冬无褐心不耻。
蒙眬世事若无意,要最千年看如咫。五胜新推十六家,一日曾行三百里。
朅来为客至江南,憔悴儒冠尚如此。马生与君意气亲,得钱沽酒为佳宾。
酒酣叹息新知乐,客子逢人喜任真。当途之子多羞贫,熟视自循头上巾。
不如南亩还收身,青鞋布袜谁能驯。方君方君亦偪泰,千言不如十斛麦。
等是东西南北人,送尔江头独归客。